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服的意思、民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服的解釋

平民的衣服。 明 宋濂 《遯耕軒記》:“官居與氓廛孰安,章綬與民服孰華?”《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八年》:“時 仲言 有母服,難入禁中,乃使衣民服,號 王山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代文獻用法中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民服”指民衆順服、歸從于統治者或政令。其中: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謂民衆順服。” 并引《書·武成》“民服厥命”為例證,體現其源于早期政治文獻的用法。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進一步指出,“服”在“民服”中特指“順從統治”,常見于先秦典籍中描述民心向背,如《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此處孔子強調用人公正方能赢得民衆信服。

三、文化内涵

“民服”承載傳統政治思想中的民本理念,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民服”即是“得其民”的具體表現,反映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标準。這一概念與“民心向背”密切相關,凸顯古代治國者對民衆意願的重視。

四、現代認知提示

需注意該詞屬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民心歸附”“群衆信服”等表述。其在當代的認知偏差可能源于對“服”字的誤讀(如誤解為“服裝”),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文獻明确其古義。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民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民服”指平民的日常服飾,與官員或特定階層的服裝形成對比。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如明代宋濂的《遯耕軒記》中提到“章綬與民服孰華”,意為“官服與平民服飾哪個更華美”。

曆史用例

  1. 《資治通鑒》記載:唐代文宗時期,官員李仲言因喪母需避嫌,便穿着“民服”僞裝成平民,自稱“王山人”,以此混入宮中。
  2. 明代文獻:宋濂通過對比“官居”與“氓廛”(平民住所)、“章綬”(官服)與“民服”,探讨身份與生活的差異。

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民服”可引申為“人民對政府或法律的服從”,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民服”一詞較為罕見,但在某些場合(如文學作品或曆史讨論)中仍用于描述平民階層的服飾特征。例如,的造句“為民服務”雖含“民服”二字,但實為短語拆分,與詞義無關。

“民服”的核心含義為“平民服飾”,屬于曆史詞彙,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引申的“服從”義缺乏古籍支撐,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抱雞婆褓襁彪形大漢畢罷不格不三不四鄽井程程赪肩陳粟赤鳳皇出學打過代北阸狹飛遁鳴高風涼話鋼七郎當港元扞禦高祖王父扢紮幫幻藴徽記呼鷹台将來尖嘴縮腮即景生情緝麻句無亢位累劫燎發摧枯蠻氈懋戒迷你年衰歲暮排奪飄決飄梁拼死捺命卻粒取齊入定紹興深耕易耨神旺雙人床殊緻燙印停機剸刦韋布交唯一相入仙掌縣治遐嗣謝帖隰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