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岷峨的意思、岷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岷峨的解釋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讓右将軍荊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帶百縣,縈抱七州。”《周書·靜帝紀》:“雖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奪之威; 漳 滏 勤王,無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稱。 唐 盧綸 《送張郎中還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 宋 蘇轼 《滿庭芳》詞:“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裡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詩序》:“然後登 岷峨 ,攬西極,浮 江 而下。”一說 岷 為 青城山 ; 峨 為 峨眉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岷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理與文化雙重内涵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岷峨指中國四川省境内的岷山與峨眉山的合稱,是巴蜀地區的标志性地貌。


二、地理實體與文化象征

  1. 地域代稱

    “岷峨”在詩文中常代指蜀地(四川)。如杜甫《秋興八首》:“瞿塘峽口曲江頭,萬裡風煙接素秋”中“瞿塘”與“岷峨”并提,暗指蜀地山河。

  2. 險峻意象

    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峨眉山金頂海拔3079米,二者以雄奇險峻著稱,故“岷峨”引申為高峻、巍峨的象征。蘇轼《臨江仙》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即借岷峨山勢喻人生境界。

  3. 文化符號

    作為長江文明源頭之一,岷峨地區孕育了古蜀文化(三星堆、金沙遺址),道教發源地青城山亦屬岷山餘脈,故“岷峨”承載巴蜀文脈的集體記憶。


三、詞源與演變

“岷”最早見于甲骨文,形如群山連綿;“峨”從“山”從“我”,含“高聳”之意。二字連用成詞始于漢代文獻,至唐宋詩詞廣泛固化,成為兼具地理标識與人文情懷的經典語彙。

“岷峨”既是具體山脈名稱,亦是通過文學積澱升華為代表蜀地自然風貌與文化精神的符號化表達。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岷峨"詞條
  2. 《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刊》"岷江流域文明溯源"
  3.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岷山""峨眉山"釋文
  4. 《全唐詩》《全宋詞》相關作品注解(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岷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地理概念
    “岷峨”最初指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稱,兩者均為中國四川省境内的著名山脈。岷山為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峨眉山則是佛教名山,以險峻秀美著稱。

  2. 特指峨眉山
    因峨眉山位于岷山以南,古人也常以“岷峨”單指峨眉山。例如唐代盧綸詩句“回首岷峨半天黑”,蘇轼詞中“萬裡家在岷峨”,均以“岷峨”代指峨眉山。


二、文學與曆史中的延伸

  1. 形容山勢雄偉
    在文學作品中,“岷峨”被引申為高聳壯麗的山勢。如南朝江淹《建平王讓右将軍荊州刺史表》中“山通岷峨”,既指地理關聯,也暗喻山川的磅礴氣象。

  2. 地域象征
    古代文獻中,“岷峨”常作為蜀地(今四川)的代稱,因其地标性意義。例如《周書》記載“岷峨投袂”,即借指蜀地勢力。


三、其他解釋與争議

  1. 青城山與峨眉山之說
    有觀點認為“岷”指青城山,“峨”指峨眉山,但此說法較少見,主流仍以岷山與峨眉山并稱為準。

四、示例與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地理考證,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敖庫擺隊白色油幫場兒寶珠市餅才穎朝報超群轶類朝衣承托吹灰之力摧枯振朽大獃黨惡佑奸丹鷄點電荷點景觝排分虎改日肐胝兒歸舷狠闇圜邱喙息堅持蔣經國見微知萌幾率鏡輪濟農積逾倦悶拘拏開袥空方鲲壑吏牍捋虎須路政緑旗杩叉麥碼子密周磨轉乃心泥兒乾冷千裡借籌衾影獨對刃口肉丸子升值時乖世喧疏緩送人饕口饞舌跳迸鐵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