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憐恤撫慰的诏書。 唐 劉禹錫 《唐故朝議郎贈司空奚公神道碑》:“有頃,持愍冊宣恩于 薊門 。将行,錫銀朱於青蒲上。”
“愍冊”是古代文獻中一個特定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唐代劉禹錫在《唐故朝議郎贈司空奚公神道碑》中記載:“持愍冊宣恩于薊門”,描述了官員攜帶帝王撫恤诏書前往地方宣旨的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碑文相關研究。
《愍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為了哀悼或懷念而寫的冊子,也可以指供人悼念的文集。
《愍冊》由「心」和「冊」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4畫。
《愍冊》這個詞源于《漢書·藝文志》中的記載,最初用來形容為了紀念和追思逝去的人而創作的文獻。
《愍冊》是《愍冊》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愍冊》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由「心」和「冊」兩個部首組成,可以通過查閱古代字典來了解詳細寫法。
1. 他出版了一本《愍冊》,用來紀念已故的親人。
2. 這本《愍冊》裡記錄着戰争中英勇犧牲的士兵的名字。
悼念 追思 紀念 哀思 憂思 緬懷
悼念 追思 紀念
喜慶 慶祝 慶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