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隋炀帝 所建樓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西北郊。 唐 馮贽 《南部煙花記·迷樓》:“ 迷樓 凡役夫數萬,經歲而成。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楯,互相連屬。帝大喜,顧左右曰:‘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故雲。” 宋 賀鑄 《思越人》詞:“紅塵十裡 揚州 過,更上 迷樓 一借山。” 清 徐昂發 《揚州》詩:“裙繅 禹穴 千年繭,鏡擁 迷樓 萬朵花。”
(2).指妓6*院。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茝香校書》:“ 茝香校書 者,本舊家子……父沒後,與母獨居,遂落籍。餘嘗有詩雲:‘鸞飄鳳泊尋常事,一堕迷樓最可憐。’”《白雪遺音·嶺兒調·獨坐黃昏》:“想當初,何等樣的花魁女,接了些王孫貴客,車馬迎門。後遇着賣油郎,他説:‘茫茫苦海,即早回頭,跳出這迷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迷樓漢語 快速查詢。
“迷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隋炀帝所建樓閣
原指隋炀帝在揚州西北郊建造的奢華建築群。據記載,其結構複雜精巧,連隋炀帝本人也感歎“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故得名“迷樓”。唐代馮贽《南部煙花記》描述其“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楯,互相連屬”,宋代賀鑄詞中亦有“更上迷樓一借山”的描寫,可見其曆史影響。
代指妓院的隱喻
明清文學中,“迷樓”逐漸演變為對妓院的隱晦代稱,如清代錢泳《履園叢話》用“一堕迷樓最可憐”暗喻風月場所的沉淪。這一用法可能源于迷樓本身的複雜結構象征欲望迷宮,或暗含“令人迷失”的雙關。
補充說明:現代部分資料(如)誤将“迷樓”與故宮符望閣關聯,但符望閣為清代建築,與隋代迷樓無直接聯繫,需注意區分。
迷樓指的是一個迷失于迷宮中的樓閣或建築物,也可以引申為比喻迷失在困境中無法脫身。
迷樓的部首是辶(走),由部首及右邊的樓構成。
迷樓共有13個筆畫。
迷樓一詞的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描述。在《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中,作者曹雪芹将迷宮樓閣的景象形容為“迷樓”。此後,迷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詞彙,形容人在困境中無法擺脫的情況。
迷樓(繁體字)
在古時候,迷樓的寫法為迷樓(該寫法與繁體字相同)。
1. 他陷入了一座巨大的迷樓之中,不知道該如何走出去。
2. 她對人生充滿了困惑和迷茫,仿佛置身于一個無盡的迷樓之中。
1. 迷宮:迷宮是指迎合特定目的設置迷津阻礙前進并迷惑人的一種人工設計的建築物。
2. 迷途:迷途指迷失在路途中無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迷宮、迷津、迷途
明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