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籋口的意思、籋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籋口的解釋

即燕口。因其口似箝籋之形,故稱。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谪官》:“明年社日早歸來,籋口銜泥補君屋。”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三:“籋口,布翄支尾。蓋燕口鋭下豐上,如籋之形,故謂之籋。因知古籋即如燕口之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籋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進行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籋口”即“燕口”,指燕子的口部。因燕子嘴部形狀類似古代工具“箝籋”(一種夾取或鉗制的器具),故得此名。例如清代錢謙益的詩句“籋口銜泥補君屋”中,即用“籋口”代指燕子的喙部。

  2. 詞源與結構

    • “籋”本義為竹制工具,用于夾取或梳理,引申為形容尖銳細長的形狀。
    • “口”在此指鳥類的喙部,與“燕口”直接相關。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及訓诂著作,如清代郝懿行《證俗文》提到“籋口,布翄支尾”,進一步說明其與燕子身體特征的關聯。

總結
“籋口”是古漢語中對燕子喙部的形象化稱呼,結合工具“籋”的形狀特點命名,常見于文學描寫和方言注釋中。若需更多例證,可查閱《證俗文》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籋口》的意思

《籋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人們在工作、生活中不自覺地通過語言或行為表露出内心真實的意思或感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籋口》這個詞的部首是「竹」,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籋口》一詞最早出現在《明史》中,表示人們不經意間流露出真情實感。後來,這個詞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學創作中,形容人們在表達中不加掩飾地展示出真實的想法和情感。

繁體

《籋口》的繁體字為「籋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籋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言辭不加修飾,直接籋口,讓人感受到他内心真實的情感。

組詞

1. 籋口表露
2. 擅自籋口
3. 不假言辭,籋口表白

近義詞

1. 心直口快
2. 毫無保留
3. 直接表露

反義詞

1. 隱瞞不露
2. 掩飾僞裝
3. 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