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密切結合、溝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然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苟異者以失體成怪。” 唐 崔融 《報三原李少府書》:“心靈密會,許予以煙霄鸞鳳之交;景氣潛通,博我以風雨魚龍之感。”
(2).幽會;秘密聚會。 宋 王谠 《唐語林·政事上》:“ 玄宗 所幸美人,忽中夜夢見人召去,縱酒密會,極歡盡意,醉厭而歸。” 張難先 《共進會始末》:“ 陳獻斌 , 河南 人,在三十一标一營前隊管理軍裝,忠實熱心,常以軍裝房作密會之所。”
"密會"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解釋
密切結合與溝通 指思想、情感或事物之間深層次的融合互通。如唐代崔融《報三原李少府書》中"心靈密會",形容精神層面的高度契合。
秘密性質的會面 包含兩種形式: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漢語辭海》等工具書中被列為雙解釋義詞彙,既保留了古漢語"密切相通"的本義,又衍生出現代"隱秘會晤"的引申義。使用時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密會》是一個漢語詞彙,原意指的是秘密約定的會面或會談。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私密且秘密的會晤形式,常見于各類小說、電影等文學作品中。
《密會》的部首是「八」,表示與數字有關的意義。總共有7個筆畫。
《密會》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密」指的是保守秘密,「會」則表示相聚。彙合在一起,形成了「密會」這個詞彙。
《密會》在繁體中稱為「秘會」。
在古代,「密會」一詞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晉代的寫法是「蜜會」,表示甜蜜的相會;唐代的寫法是「密會」,與現代的寫法相近。
1. 他們在深夜進行了一次密會,商讨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2. 她與未婚夫在一個偏僻的山寨裡進行了一場密會。
3. 化身特工的他頻繁地參加各種密會,與間諜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組詞:秘密、約定、會晤、商讨。
近義詞:秘密會晤、私會、暗會。
反義詞:公開會議、公開聚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