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收。 惕微 《光複湯邑小史》:“時邑令方調省,代之者為 陸經歷 。将以乘時滅收之錢糧四五千兩,挾之俱行。”
“滅收”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基本定義
指通過強制手段将財物或錢糧收歸公有或充公。例如《光複湯邑小史》中提到“滅收之錢糧四五千兩”,即指沒收錢糧的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法律語境,描述官方對財産的強制收繳。例如官府對違法者的財物進行沒收。
基本定義
由“滅”(消失)和“收”(收獲)組成,形容農作物因災害等原因完全無收成,或比喻努力未獲回報。
使用場景
《滅收》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完全沒有收獲、徹底失敗的意思。
《滅收》的部首是火字旁和禾字頭,它的拆分部首組成是“火禾”。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滅收》一詞最早來自于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們努力耕作,但天候和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可能導緻農作物歉收。所以,隻有當農民們無法收獲任何莊稼時,我們使用《滅收》這個詞來形容完全沒有收獲的情況。
《滅收》的繁體字為「滅收」。
在古代漢字中,「滅」字的寫法較為簡化,類似于現代簡化字的「丅」。而「收」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他辛辛苦苦一整年,卻因為旱災導緻所有農作物都死了,所以今年的農田完全滅收了。
滅不可收拾、滅亡、滅絕、收獲、收成
近義詞:歉收、絕收、失收
反義詞:豐收、好收成、大收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