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渺無音訊的意思、渺無音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渺無音訊的解釋

見“ 渺無音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渺無音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形容毫無消息、完全失去聯繫的狀态。其結構為“動賓式”,由“渺”(形容遙遠或微小)和“無音訊”(沒有消息)兩部分組成,常用來強調人或事物徹底失去蹤迹,無法獲得任何信息。

  2. 出處與例句
    成語出自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這一例句生動描繪了搜尋無果的情境。

  3. 用法與搭配

    • 語法功能:多作定語或賓語,如“渺無音訊的親人”“案件渺無音訊”。
    • 使用場景:適用于描述長期失聯、搜尋未果的情況,帶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如親友失蹤、事件無進展等。
  4.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渺無音信”。
    • 易混詞:“杳無音訊”側重“杳”(幽暗深遠),多指徹底消失;而“渺無音訊”更強調因距離遙遠或線索渺茫導緻無消息。
  5. 總結
    該成語通過“渺”與“無音訊”的結合,既傳遞出空間上的遙遠感,也體現了時間上的漫長等待,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失聯者的擔憂或無奈。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渺無音訊》的意思

《渺無音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消息不明,音信全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成語拆分為三個部分:渺、無、音訊。其中,“渺”是由水(氵)和秒組成;“無”是由一(一)和口組成;“音”是由立(立)和日組成;“訊”是由言(言)和川組成。

來源

《渺無音訊》最早出自《史記·二世二列傳》:“今上視事而知漢陽格于何如,非沉湎淫佚所能問也。人皆謂上常自勞苦總帳,無閑暇問耳。”這段文字形容了當年漢文帝東巡至漢陽,對漢陽的政務格局完全不了解,對漢陽的情況一無所知。

繁體

《渺無音訊》的繁體字為《渺無音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渺無音訊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未有較大改變。

例句

他出國已經多日了,但到現在還是渺無音訊。

組詞

渺無音訊沒有明确的組詞,它是一個固定搭配成語。

近義詞

近義詞有:音信全無、音訊杳然、音信不通。

反義詞

反義詞有:消息靈通、信函頻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