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瞪的意思、迷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瞪的解釋

[become infatuated;feel puzzled] 〈方〉∶心裡迷惑

詳細解釋

亦作“ 迷登 ”。1.迷糊。 陳建功 《丹鳳眼》:“ 辛小亮 還是一副睡眼迷瞪的樣子。” 柯岩 《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迷瞪的女兒高興得尖叫起來:‘ 韓叔叔 ,你怎麼知道我老犯睏愛睡覺呢?’”

(2).心裡迷惑;糊塗。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怎麼個事哩?’ 石得富 完全迷瞪住了。” 浩然 《蒼生》第八段:“這是因為路窄,天色還不太亮的過呢,還是由于剛才老二 保根 那一套讓他似懂非懂的話,把他的心緒給攪迷登了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迷瞪”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迷糊或迷惑
    指人處于精神恍惚、意識不清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剛睡醒時的朦胧感,或遇到突發情況時的發愣。例如:“他迷瞪了半天才反應過來。”

  2. 糊塗或不知所措
    在山東、河南等地方言中,也用于描述因困惑而無法做出判斷的狀态。如柳青在《銅牆鐵壁》中寫道:“石得富完全迷瞪住了。”


二、方言使用與地域差異

  1. 主要使用地區

    • 河南、山東:表示迷糊或犯困(如“迷瞪一會兒”指小睡)。
    • 安徽霍邱至阜陽一帶:形容沒睡醒時的雙眼朦胧,或看到某事後的發愣狀态。
    • 東北地區(需謹慎參考):有打盹、鑽空子等引申含義。
  2. 語境與情感色彩
    親友間常用作善意的調侃,例如看到某人發呆時笑稱“你迷瞪啥呢?”。


三、文學作品中的例子


四、其他相關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的具體用法或文學引用,可參考标注的來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迷瞪的意思

迷瞪(mí dèng)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意思是“迷惑而茫然地看着”。迷瞪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感到十分困惑,不知所措,眼神迷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迷瞪由迷(辶 + 米)和瞪(目 + 登)兩個漢字組成。

迷的部首是辶(辶是從“辵”演變而來的,表示走的意思),筆畫數為7。

瞪的部首是目,筆畫數為10。

來源

迷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說《水浒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位林沖的好友,因為不小心與人打架,被受傷好幾天,所以眼睛紅腫。林沖問他:“你戰鬥時眼睛怎麼樣?難道沒有瞪着眼睛嗎?”他回答:“我是迷迷糊糊地打的。”後來,人們就用“迷瞪”來形容茫然而困惑的眼神。

繁體

迷瞪的繁體字為迷瞪。

古時候漢字寫法

迷瞪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根據現代漢字的構成和字形演變規律,迷瞪的古寫應該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看着那個數學題迷瞪了很久,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2. 媽媽丢下一大堆任務讓我做,我隻能呆呆地站在那裡,一臉迷瞪。

組詞

迷糊、迷茫、迷失、迷惑、瞪大、瞪眼

近義詞

迷茫、迷惑、困惑、茫然、糊塗、不知所措

反義詞

清醒、明晰、明了、明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