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腼顔事敵的意思、腼顔事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腼顔事敵的解釋

厚着臉皮替敵人工作,不知羞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腼顔事敵”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拼音與注音

    • 拼音:miǎn yán shì dí
    • 注音:ㄇㄧㄢˇ ㄧㄢˊ ㄕˋ ㄉㄧˊ
  2. 釋義
    指厚着臉皮為敵人效勞,形容不顧廉恥、背叛立場的行為。常用于貶義語境,強調在壓力或困境中喪失氣節。

  3. 成語結構

    • 四字成語(ABCD式結構),屬于主謂短語。
  4. 用法與示例

    • 例句:抗戰期間,上海淪陷,他為環境所迫腼顔事敵,内心十分痛苦。
    • 語境:多用于描述曆史或文學作品中人物在敵對勢力下的屈辱選擇,帶有批判性。
  5. 補充信息

    • 近義詞:暫無明确對應成語,但可類比“賣國求榮”。
    • 反義詞:甯死不屈、堅貞不屈。
    • 英文翻譯:Work shame-facedly for the enemy。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出處,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腼顔事敵》的意思

《腼顔事敵》是指對待敵人時保持和藹可親、謙虛禮貌的态度。這個成語中的“腼顔”指的是笑臉、和藹的面容,“事敵”表示對待敵人。通過這個成語,強調了待人接物的原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腼顔事敵》這個成語由6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腚”部和“炏”部。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肉和火,符合字形結構和讀音的特點。總共的筆畫數為23畫。

來源和繁體

《腼顔事敵》是中國古代士人禮儀道德的重要準則之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莊公二十年》:“古之君子,其善事人者腼腆,事人于他國如事人于其國之事者,不事人于他國若事人于其國之事者。”後來,在宋代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陸遊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成語,寫道:“常将腼腆見人把,腼腆自是有心人。”

至于繁體字,成語“腼顔事敵”中的漢字在繁體漢字中并無變化,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成語《腼顔事敵》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寫法為“靦顔事敵”,其中“腼”字寫作“靦”,“腮”。“顔”字寫作“顔”,“顏”,表示面貌、容貌之意。

例句

1. 他對人總是腼腆和藹的态度,甚至對待自己的敵人也如此。

2. 不管面對怎樣的敵人,我們都應該以腼顔事敵,保持和氣和善。

組詞

1. 腼腆:形容人的表情和聲音柔和、羞怯。

2. 事敵:對待敵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溫文爾雅、有禮有節

反義詞:強詞奪理、橫蠻無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