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禾;莊稼。《三國志·吳志·孫登傳》:“ 登 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陳書·吳明徹傳》:“時天下亢旱,苗稼燋枯, 明徹 哀憤,每之田中號泣,仰天自訴。”指種莊稼。 唐 賈島 《送烏行中還石淙别業》詩:“勞思當此夕,苗稼在西原。”
“苗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苗稼”指農作物的幼苗或莊稼,尤其指處于生長初期的糧食作物(如稻谷、小麥等)。具體分為:
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農業生産的初期階段,體現對農作物培育的重視。
“苗稼”既指農作物幼苗,也延伸為農耕活動,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多用于農業相關表述。
《苗稼》是一個表示農作物的詞語。其中,“苗”指種植的幼苗或嫩芽,“稼”則指農作物的生長和收割。
根據《康熙字典》,苗字的部首為艸,稼字的部首為禾。苗稼的總筆畫數為12。
苗稼一詞在古代就已存在,形象地描繪了農田裡一季季幼苗的成長以及莊稼的收獲。其中,“苗”最早指自然生長的植物,“稼”則指人工種植的谷類作物。
《苗稼》的繁體字形為「苗稼」,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苗字的寫法可以用畫象形的方式表示。例如,可用寫作「艸聖月」,表示苗的多樣形态。稼字在古代的寫法可以用「禾德」表示,以突出農作物的重要性。
1. 今年的苗稼長勢喜人,收成應該會很豐富。 2. 他們一家從事苗稼的種植和銷售已有三代人。
1. 苗木:指幼小的樹木。
2. 稼穑:指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
3. 苗頭:比喻事物初期的迹象或表示。
苗稼的近義詞包括苗木、苗種、農作物。這些詞都與種植與農田相關。
苗稼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不與農作物和農業有關的詞語,例如建築、工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