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團團的意思、面團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團團的解釋

形容臉面圓胖。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谑》:“ 太宗 嘗宴近臣,令嘲謔以為樂。 長孫無忌 先嘲 歐陽詢 曰:‘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獮猴。’ 詢 應聲答曰:‘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隻由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宋 陸遊 《庵中晨起書觸目》詩之三:“賦形不使面團團,聳膊心知到骨寒。” 魯迅 《準風月談·外國也有》:“ 民國 以來,有過許多總統和闊官了,下野以後,都是面團團的,或賦詩,或看戲,或念佛,吃着不盡。”亦省作“ 面團 ”。 宋 陸遊 《春日園中作》詩:“塵埃幸已賒腰折,富貴深知欠面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團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典故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本義

“面團”指揉捏成團的柔軟面塊,“團”為圓形聚合狀。字面組合形容物體外形圓潤飽滿、柔軟光滑,常見于描述食物(如面團)或人的面部特征。例如:“蒸好的饅頭面團團的,看着很松軟。”

二、曆史典故引申

該詞因唐代典故衍生出特定人物特征描寫。據《新唐書·張行簡傳》(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宰相張行簡外貌“面團團似富家翁”,後人以此形容人面容豐腴圓潤、富貴和善之态。此用法成為文學中刻畫人物形象的經典表達,如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中亦有類似描述。

三、現代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面團團”除保留“圓胖可愛”的本意外(如形容嬰兒面頰),更側重傳達溫和、富态或缺乏棱角的性格特質。例如:“他生得面團團,說話總是笑眯眯的。” 需注意,此詞偶含戲谑意味,暗指人處事圓滑或缺乏鋒芒。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面團團”詞條釋義及唐代典故出處。
  2. 《新唐書·張行簡傳》(中華書局):原始典故文獻。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語義及用法說明。
  4. 《兒女英雄傳》(人民文學出版社):清代文學用例佐證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

“面團團”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人或物的形态特征,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使用場景

3.曆史典故

4.例句參考

5.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阜鞍馬勞困跋馬半答兒班賈北京地下鐵道卑素不料量怆傷大放厥詞大概齊低氣壓凍死鬥陣戹年發正霏霙桴栰附輿光碟桂荏規襲桂心鼓洽鶴形鴻魚禍隙減粜較通鵁銜積愚開創拉丁雷厲缧絷魯薄律谷滅覆碾磨膩滞滞青林黑塞區外肉包子打狗肉袒面縛鋭敏三昧商客笙镛蛇皮飾臣獅子狗熟門熟路隨機蘇幕遮天格陁陊無染巷戰小品文挾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