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凝視。 南朝 梁簡文帝 《舞賦》:“既相看而緜視,亦含姿而俱立。”
“綿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ián shì(ㄇㄧㄢˊ ㄕˋ),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
指持續凝視或專注注視的狀态。該詞由“綿綿不絕”(連續不斷)與“注視”組合而成,強調目光的持久性。
最早見于南朝梁簡文帝《舞賦》:“既相看而緜視,亦含姿而俱立”,描述舞者相互凝視的姿态。此處的“緜”為“綿”的異體字,印證了該詞的古典淵源。
多用于文學性語境,可描述:
需注意,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而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僅标注為普通詞語,這種差異源于不同辭書的收錄标準。
綿視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視力模糊、不清晰的狀況。當眼睛無法準确地辨認物體或視覺信息時,就會出現綿視的現象。
綿視的部首是糸(纟),表示與線繩相關;綿視的筆畫數為11畫。
綿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它是将兩個字義相近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分别是“綿”和“視”。在繁體中,綿視的寫法為綿視。
在古代,綿視的寫法沒有太多變化,仍采用糸(纟)作為部首,同時書寫順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綿視的書寫順序是“糸丷凵廣人小目日”。這種寫法雖然有些複雜,但仍能準确表達綿視的意思。
1. 我近視得厲害,看遠處的東西總是模糊綿視的。
2. 她因為綿視問題常常戴着眼鏡。
1. 綿綿不絕:形容源源不斷、連綿不斷。
2. 視野:指眼睛能夠看到的範圍。
近義詞:模糊、朦胧。
反義詞:清晰、銳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