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如土色的意思、面如土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如土色的解釋

臉色如泥土一樣。形容極端恐懼。亦形容病态。《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歸到壁前看 季布 ,面如土色結眉頻。”《三國演義》第二一回:“﹝ 劉玄德 ﹞入府見 操 。 操 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 玄德 面如土色。”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煮飯的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亦作“ 面色如土 ”。《西湖二集·吳越王再世索江山》:“ 董昌 面色如土,衆兵都面面厮覷,不敢則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一日,方燕飲,聞喧詈聲;釋杯凝聽,則婦 已 搴簾入矣。 石 大駭,面色如土。” 劉半農 《學徒苦》詩:“學徒淘米河邊,照見面色如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面如土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最早記載: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歸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結眉頻。”。
  2. 文學引用:
    •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曹操吓得“面如土色”。
    • 《警世通言》《紅樓夢》等作品也多次使用該成語,如賈芹因驚恐“面如土色”。

用法與語法


例句參考

  1. 妹妹被蟲子吓得面如土色。
  2. 旅店店主孫婆因誤會官府追查,“面如土色”。
  3. 遇到土匪打劫時,有人臉色灰白如土。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敦煌變文集》《警世通言》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面色蒼白、呈現土黃色,通常表示因恐懼、驚愕等情緒而臉色發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面如土色》的拆分部首是「面」和「土」,其中「面」部的拆分筆畫為「丨」和「面」,「土」部的拆分筆畫為「土」。

來源

《面如土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後漢書·鄧婵傳》。鄧婵是西漢時期的女性人物,當她被抓住準備遭受刑罰時,她的臉色變得蒼白如土,因此出現了這個成語。

繁體

《面如土色》的繁體字是「面如土色」,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面如土色》的「面」字在古代寫法中獨立為一個字,而「土」字的寫法上略有變化,如「圡」或「圠」。

例句

他聽到那個消息後,臉色立刻變得面如土色。

組詞

面色蒼白、臉色慘白、臉色蒼白如紙

近義詞

臉色蒼白、面無人色、臉色灰敗

反義詞

臉色紅潤、容光煥發、臉紅脖子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