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糊塗馬虎的人。 宋 阮閱 《詩話總龜·诙諧下》引《雍洛靈異記》:“ 潁州 張龍圖 嘗見州牒押字多團下拽一畫,有人雲:‘押字有如蒸餅樣。’ 張 應聲曰:‘為官恰似麪糊團。’”
“麪糊團”是一個中文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思維或行為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詞比喻人的思維遲鈍、反應遲緩,或指處事糊塗馬虎的狀态,如同面糊(面粉與水混合的粘稠物)一樣缺乏清晰的邏輯或條理。
構詞解析:
曆史用例:
該詞含貶義,日常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他人。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話總龜》原文。
《麪糊團》是一個詞語,意為“調皮搗蛋的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麥、糸、缶,總共有17個筆畫。
《麪糊團》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中,形容黛玉一類的人物,後來擴展為形容調皮搗蛋的人。這個詞在日常口語中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那些調皮搗蛋的人,有時也可以帶有一定的貶義。
《麪糊團》的繁體字為「麵糊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麪糊團》可以寫作「麪糊團」。
1. 小明是個調皮搗蛋的麪糊團,總是惹得老師生氣。
2. 這個孩子雖然調皮,但是大家都很喜歡他,因為他是個可愛的麪糊團。
1. 麪糊:n. 指用面粉和水攪拌成的糊狀物。
2. 麪團:n. 指用面粉和水或其他食材攪拌成的團狀物。
1. 攪屎棍:n. 形容調皮搗蛋的人。
2. 淘氣鬼:n. 形容喜歡搗蛋鬧事的人。
守規矩的人、乖巧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