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奉的意思、面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奉的解釋

(1).當面受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延英面奉入青闈,亦選功夫亦選奇。”

(2).當面呈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聞得縣君要換珠玉,小子隨身帶得有些,特地過來面奉與縣君揀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面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當面受命

指直接接受上級或尊長的命令或指示。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面對面的正式傳達。
例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記載:“延英面奉入青闱,亦選功夫亦選奇。”,描述官員在延英殿當面接受任命的情景。

2.當面呈獻

表示親自将物品或言辭恭敬地獻給對方,多用于禮節性場合。
例證:《二刻拍案驚奇》提到:“聞得縣君要換珠玉,小子隨身帶得有些,特地過來面奉與縣君揀擇。”,體現當面進獻物品的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面奉

“面奉”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用來表示以面食為食品,以及以面食作為供奉神明的一種禮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面奉”的拆分部首是“革”和“女”,分别是左右結構和全包圍結構。它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面奉”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據史書記載,它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在古代,以“面奉”指代供奉給神明的面食,旨在向神明表達敬意。至宋代,這個詞開始被用來描述以面食為主要食品的意思。同時,它還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向神明供奉面食。

在繁體字中,“面奉”則被寫作「麵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将“面奉”寫作「麩剖」或「麵奉」。這種寫法較為繁瑣,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被簡化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形式。

例句

1. 他們每年農曆正月都會為祖先面奉香燭。

2. 在傳統的神社廟宇中,人們常常面奉神明以祈求福運。

組詞

面食、奉叩、供奉、奉祀、奉獻、面容

近義詞

供奉、奉香、奉祀

反義詞

自食其力、不奉一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