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緜長”。1.延續久遠。 南朝 梁 庾肩吾 《謝赉林檎啟》:“ 丹徒 故苑,歲綿長而不見; 岷山 舊植,路重阻而來難。”《西遊記》第十一回:“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如大 清 歷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終始。”
(2).猶漫長。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疆宇修闊,道路緜長。”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臣自用兵以來,三次肅清 楚 境,而邊界綿長,與其布兵各卡……不如分兩路遊兵。” 柯靈 《香雪海·時間》:“十年過去了,在時間的長河裡,這隻是無限綿長中的一瞬。”
“綿長”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延續久遠
指時間或空間上的持續不斷,強調長久性。例如《西遊記》中“後代綿長”,或《清史稿》中“曆數綿長”,均表達延續不絕之意。
漫長
側重時間或過程的長度,如柯靈在《香雪海·時間》中描述“無限綿長中的一瞬”。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文學典籍等來源。
綿長(mián cháng)是一個形容詞,形容時間、距離等長度非常長,沒有盡頭的意思。它常用來描述時間、河流、山脈等連綿不絕的情況。
「綿」字的部首是「纟」 (mǐ),由「纟」和「廣」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長」字的部首是「長」(cháng),由「長」和「苕」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8。
「綿長」一詞最早出現在《語言細考》這本明代的百科全書中,指的是時間或空間的無法估計的長久。
「綿長」的繁體字為「綿長」。
在古代,「綿長」這個詞的寫法會有所變化。例如,「綿」字的部首可以寫成「糸」,「長」字的部首可以寫成「長」。
1. 這條小河在山谷中綿長蜿蜒。
2. 我們的友誼已經綿長了十多年。
1. 綿長無盡
2. 綿長歲月
3. 綿長山脈
4. 綿長河流
1. 長久
2. 漫長
3. 延綿
短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