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背的意思、面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背的解釋

人的面和背。泛指全身。語本《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宋史·道學傳一·程颢》:“ 顥 資性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於面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背"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面"和"背"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物體的正面和反面,或事物的表裡兩面。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面 (miàn)

    • 本義指人的臉,引申為物體的正面、表面或朝向觀看者的一面。
    • 例:書面、封面、門面。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背 (bèi)

    • 本義指人體軀幹的後部,引申為物體的反面、背面或隱蔽的一面。
    • 例:手背、刀背、背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複合詞“面背”的釋義

面背(miàn bèi)


三、文化與應用場景

  1. 傳統工藝

    中國書畫裝裱中,“面”為畫心正面,“背”為托紙的背面,工序需區分面背處理。

  2. 哲學隱喻

    如《道德經》“有無相生”,體現面背一體的辯證思想。

    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四、權威引用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

    官方介紹

  2. 《漢語大詞典》(全23冊)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出版信息

  3.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官網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權威辭書定義,結合文化語境分析,符合漢語詞彙研究的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面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字面組合含義(常見于古籍引用)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面部和背部,引申為全身的整體狀态。該用法源自《孟子·盡心上》中“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後被《宋史·道學傳》引用,形容程颢“和粹之氣,盎于面背”。

  2. 延伸内涵
    強調内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如氣質、德行通過體态自然流露,屬于儒家“内外合一”思想的體現。

二、成語用法(現代較少見)

  1. 含義
    形容人外貌與内在均不吸引人,含貶義。如“此人面背皆陋,言行亦粗鄙”。
  2. 使用注意
    該成語起源不明,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避免歧義。

補充說明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古籍引用多取“全身/氣質”之義(如《孟子》相關文獻),而現代口語或文學中可能傾向貶義成語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白眼相看鼻蕋不到的常平本錢癡耍傳譯雛穉賜休從前大洽風窗官糧钴镆顧照荒邨黃胖鹼鹽驕倨赍調井钿竟至緊身衣金隧進奏科品朗識攬桓須樂地樂侑兩個肩膀扛張嘴梨萌龍潤媚曼彌靡溟滓拇量納胯挪腰牆有耳竊視請教榮榮汪汪乳羝山朶山寒水冷十行室内樂適子首日封守正不撓蒜押碎聒台球桃園柁工頑礦五房小耗蕭森嚣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