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plet on the door] 門對兒
亦作“ 門貼 ”。1.即門聯。 宋 陳元靓 《歲時廣記·撰春帖》:“或用古人詩,或後生拟撰,作為門帖,亦有用厭勝禱祠之言者。” 明 戴冠 《濯纓亭筆記·門帖》:“ 北京 宮闕成, 太宗 命 解縉 書門帖。” 清 趙翼 《陔馀叢考·門帖》:“門帖本古之桃符……然古時用桃梗,後世則易以紅紙,而書吉祥語於其上,不知始自何時。”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稱,今成楹聯之號,中更門帖,亦雲堂對,或于春帖為隣,亦與青詞相附。”參見“ 門聯 ”。
(2).出賣田宅、物件的招帖。《南史·庾杲之傳》:“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 清 趙翼 《青山莊歌》:“路人説是 青山莊 ,門帖新題官賣字。”
門帖(mén tiě)是傳統中國建築中張貼于門戶的裝飾性文字或圖畫,具有祈福、辟邪、彰顯身份等功能。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背景,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指張貼于門框、門扇或門楣上的文字條幅或圖畫,内容多為吉祥語句、神像、姓氏等。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祈福門帖
書寫吉祥對聯或詩句(如“福”“壽”字),表達對家庭平安、富貴的祝願。常見于春節張貼的春聯、鬥方。
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叢書:民間信仰》中華書局,2018年。
辟邪門帖
張貼門神畫像(如神荼、郁壘或秦瓊、尉遲恭像),用以驅邪避災。此傳統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桃符”。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明代古籍。
标識性門帖
古代官宦或士族家庭在門楣懸挂刻有姓氏、官職的匾額(如“張府”“進士第”),彰顯家族地位。
來源:《中國古代建築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年。
來源:《東京夢華錄箋注》中華書局,2006年;《中國年俗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門帖,又稱“門貼”或“門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門相關的文字裝飾或招貼,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門聯
指貼在門框或門扇上的對聯,通常為對仗工整的詩句,内容多含吉祥寓意。例如明代解缙曾為北京宮阙題寫“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的門帖。春節時,門帖常以紅紙書寫,表達祈福納祥之意,是傳統年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招帖
曆史上也指用于聲明田宅、物件出售的告示。如《南史》記載“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清代趙翼詩中提到“門帖新題官賣字”,均與此相關。
總結來看,“門帖”一詞既承載傳統文化内涵(如春聯、招帖),又隨時代衍生新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阿忿避節恻隱長镵朝衣東市傳告大黃大小山等一大車東張西望都魁酦酵凫車旉與高鬥耕具後範滑涽昏滞教習焦炎機捕官借徑借題機劇矜惜九還丹劇本厥陰決張遽容口傳枯黧燎野裡陌靈丘麟虞絡繹不絶猕猴梨闵酷南牙磐石評委覃被情紀瓊枝人微權輕入細三思而行山程生死骨肉神民試程摅發水丞思謀瑣甲塔布囊痛貫心膂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