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猛雄健。 唐 杜甫 《雜述》:“嗟乎 叔卿 !遣辭工於猛健放蕩,似不能安排者,以我為聞人而已,以我為益友而已。”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召募十便》:“猛健豪鷙之材,籠而馭之,毋使流而為奸宄盜賊。”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一:“ 操 ( 曹操 )的詩始終是政治家的詩, 丕 ( 曹丕 )的詩則完全是詩人的詩,情思婉約悱恻,能移人意,卻缺乏着剛勁猛健的局調。”
“猛健”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含義為威猛雄健,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大的力量與剛健的氣勢。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代詩文選集。
猛健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既表示一種精力充沛的狀态,也代表着身體強健的狀态。猛健一詞有兩個部首,分别是犭和偏旁。犭表示“猛獸”,偏旁表示“身體”,因此可以判斷出猛健的意思是身體強壯的狀态。
猛健這個詞的來源非常有趣,猛健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康熙字典》中,後來經過民國時期的整理和修訂,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使用規範。在繁體字中,猛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根據研究古代漢字的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古時候猛健的漢字寫法并不相同。在古代,犭和偏旁的結構有所不同,整個字形看起來比較複雜,因為隨着文字的演變和發展,漢字的寫法也逐漸簡化了。
以下是一些關于猛健的例句:
1. 他的體力很猛健,每天都能堅持鍛煉。
2. 這匹馬奔跑起來非常猛健,速度快得驚人。
3. 她年近古稀,卻依然保持着猛健的身體狀态。
除了猛健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如矯健、強健、壯健等,它們都表示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狀态。這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體魄或動物的體格。
與猛健相對的詞彙是虛弱、衰弱、羸弱等,它們表示身體虛弱或衰弱的狀态。
總而言之,猛健是一個非常有力量和活力的詞彙,它象征着身體強健和精力充沛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的體魄或動物的體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