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石油。《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三年》:“ 吳王 遣使遺 契丹 主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此油然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宋史·外國傳五·占城國》:“ 周顯德 中,其王 釋利因德漫 遣其臣 莆訶散 貢方物……猛火油得水愈熾,皆貯以瑠璃瓶。”
“猛火油”是中國古代對石油的特定稱謂,主要用于軍事火攻。以下是詳細解釋:
猛火油指古代從天然石油中提取的易燃物質,因燃燒猛烈得名。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記載陝西高奴縣(今延安)有“洧水可燃”,被認為是早期石油記錄的雛形。
“猛火油”一詞多用于五代至元代,明清後逐漸被“石油”“火油”等名稱取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漢書》《宋史》等史籍原文,或參考古代軍事技術相關研究。
《猛火油》是指一種具有強烈燃燒性的油料,可用于點燃火焰或産生火力的物質。
《猛火油》的拆分部首為火和油,其中“火”為部首火,并包含四畫;“油”為部首水,全字共七畫。
《猛火油》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出自古代兵器發展過程中的火器。早期火器的發明者将一種具有強烈燃燒性的油料命名為《猛火油》,用于點燃火藥,形成火焰,增加火器殺傷力。
《猛火油》的繁體字為「猛火油」。
古代漢字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而《猛火油》屬于較新的詞語,因此在古時候沒有特定的漢字寫法。
1. 在戰争中,士兵們使用《猛火油》點燃城牆,成功攻破敵方陣地。
2. 這種《猛火油》的燃燒溫度極高,可迅速将物體燒毀。
猛火、火油
燃燒油、可燃油
不燃油、阻燃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