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孟春的意思、孟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孟春的解釋

[first month of spring] 春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

詳細解釋

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曆正月。《書·胤征》:“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南朝 宋 鮑照 《代堂上歌行》:“陽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這首《鷓鴣天》説孟春景緻。”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孟春之月,昏參中,旦尾中,而他月則不同。”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聲者,離僞詐者也。人群有是,乃如雷霆發于孟春,而百卉為之萌動,曙色東作,深夜逝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孟春指農曆春季的第一個月,即正月,為四季之首“春”的起始階段。以下從詞義、曆法、文化三方面詳解: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構字解析

    • 孟:本義為“長子”或“起始”,引申為季節的開端。《說文解字》釋:“孟,長也。”
    • 春:甲骨文象草木初生,《爾雅·釋天》載:“春為青陽,春為發生。”指萬物複蘇的季節。

      合稱“孟春”,即春季的首月。

  2. 權威詞典定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孟春,春季第一個月,農曆正月。”

    《現代漢語詞典》進一步說明其對應公曆時段:“約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


二、曆法與節氣關聯

  1. 農曆與節氣

    孟春包含立春(2月3日-5日)和雨水(2月18日-20日)兩個節氣,标志寒冬結束、農耕始動。

    據《淮南子·時則訓》:“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2. 天文定位

    古代以北鬥七星鬥柄指向寅位(東北方)為孟春之始,稱“建寅”,為夏曆正月依據。《史記·天官書》載:“正月旦,王者歲首。”


三、文化意象與習俗

  1. 農事象征

    《禮記·月令》記孟春“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籍”,體現春耕禮儀,象征國本。

  2. 節慶活動

    • 春節:正月初一為新年之首,貼春聯、祭祖等習俗均源于孟春迎新之意。
    • 元宵節:正月十五“上元節”,以燈火祈年,見《歲時廣記》載“孟春望日,燃燈照夜”。
  3. 文學意象

    詩詞中孟春多喻生機,如白居易《早春》:“孟春月後寒猶在,東風吹雪作花開。”


四、“三春”時序體系

孟春與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構成完整春季,合稱“三春”。此分法最早見于《逸周書·周月》:“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典《說文解字》釋義(https://www.zdic.net/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淮南子》(https://ctext.org/huainanzi
  5. 國學網《史記》原文庫(https://www.guoxue.com/
  6. 故宮博物院《禮記》研究文獻(https://www.dpm.org.cn/
  7. 國家圖書館《歲時廣記》影印本
  8. 全唐詩數據庫(https://sou-yun.com/
  9. 先秦古籍文庫《逸周書》(https://ctext.org/

網絡擴展解釋

“孟春”是中國傳統曆法中對春季第一個月的稱呼,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孟春(拼音:mèng chūn)指春季的首月,即農曆正月。其名稱源于古代季節劃分方式:将每季三個月分别稱為“孟”“仲”“季”,如春季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

二、時間範圍

三、文化意義

  1. 農耕象征:古代文獻如《呂氏春秋通诠》記載,孟春是農事起始的重要時段。
  2. 文學意象:常被用于詩詞中表達春意,如魯迅《破惡聲論》以“雷霆發于孟春”比喻生機勃發。
  3. 傳統習俗:部分古籍提到“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反映古代正月宣政教、勸農事的傳統。

四、相關擴展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或節氣關聯,可參考《禮記·月令》《呂氏春秋》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跋履賓鴻不以人廢言菜農拆除逞賽癡叔匆冗醋母搓揉剉辱道話點翠地狼犯言費才風羊撫期乖僻冠履倒置還水海外扶餘漢都衡枙渙落歡踴降臨接聯精衛填海卷甲銜枚決善牢燭梁武忏亂七八遭論反滿期蒙得維的亞明農明心否極泰回奇煤青邱欽邳旗牌阙爾染翰成章砂礓射狼神仙窟失守首甲受暑私室套頭裹腦投匮香荔香味洩劑謑落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