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屋宇相連貌。 明 唐順之 《結客少年場行》:“别有侯王勢絶倫,甍甍甲第接天闉。”
(2).象聲詞。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夜聞空中甍甍聲,燭之,乃飛蝗蔽天而過。”
“甍”的本義是指古代建築的屋脊或屋頂,常作為建築結構的核心部分,既承載實用功能,又具有象征意義。疊詞“甍甍”在文學語境中通常有兩種引申含義:
形容屋頂連綿的景象
通過疊字強化視覺上的密集感,例如描繪古代城市中成片屋頂高低錯落、鱗次栉比的場景,體現建築群的壯觀。
象征家族或權力的繁盛
結合古代屋脊常雕刻龍鳳、麒麟等吉祥圖案的習俗,“甍甍”可隱喻家族地位顯赫或社會階層興盛,暗含對繁榮的贊美。
需要注意的是,“甍甍”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多出現在詩詞或曆史文獻中,帶有較強的文學色彩。如需更深入的古建築術語解析,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建築學資料。
甍甍(méng méng)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房屋平頂上的一排直立的梁或瓦。字面意思為“瓦梁”。該詞可以用來形容寬敞、宏偉的建築物。
甍甍的部首是瓦(瓜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甍甍最早出現在《莊子·列禦寇》篇中:“爾有甍甍之居乎?”後來逐漸被用于形容屋頂上整齊排列的橫梁或瓦片。
甍甍的繁體字為甍。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甍甍的寫法有所不同。比如在《說文解字》中,甍甍的寫法是“甁”。而在唐代的《正字通》中,甍甍的寫法是“甿甿”。
1. 悠悠長空,甍甍屋頂上的風筝在飛翔。
2. 這座莊園的建築雄偉壯觀,甍甍的屋頂令人驚歎。
甍甍的組詞有:甍甍屋頂、甍甍建築等。
甍甍的近義詞有:宏偉、宏大、壯觀、雄偉等。
甍甍的反義詞有:破舊、破敗、破爛、殘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