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頭眼尾的意思、眉頭眼尾的詳細解釋
眉頭眼尾的解釋
指眉眼間的神色。《朱子語類》卷六一:“鄉原是箇無骨肋底人,東倒西擂,東邊去取奉人,西邊去周全人,看人眉頭眼尾,周遮掩蔽,惟恐傷觸了人。”亦作“ 眉頭眼後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老身虛心冷氣,看他眉頭眼後,常是不中意,受他淩辱的。”
詞語分解
- 眉頭的解釋 兩眉及附近的地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詳細解釋猶眉尖。《南史·王玄谟傳》:“ 玄謨 性嚴,未曾妄笑,時人言 玄謨 眉頭未曾伸。” 唐 姚揆 《颍川客舍》詩:“鄉夢有時生枕上,客情終日在眉頭。” 元
- 眼尾的解釋 眼梢。 唐 李賀 《謝秀才有妾缟練改從于人》詩之二:“腮花弄暗粉,眼尾淚侵寒。” 宋 梅堯臣 《和宋中道元夕》之一:“摩肩一過難久存,眼尾獲笑迷精魂。”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二:“她的臉蛋紅得像
網絡擴展解釋
“眉頭眼尾”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于描述通過觀察人的眉眼神色來揣測其情緒或意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眉毛的前端和眼睛的末端,實際指代眉眼間的整體神色或表情變化,常用于形容通過細微表情判斷他人心思。
二、出處與用法
- 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朱熹《朱子語類》:“鄉原是個無骨肋底人,東倒西擂……看人眉頭眼尾。”
- 用法特點
- 多含貶義,暗指過度關注他人臉色或缺乏主見(如趨炎附勢者)。
- 結構為聯合式,常作賓語,如“看他眉頭眼尾”。
- 近義詞
“眉頭眼後”(見《初刻拍案驚奇》)。
三、示例與延伸
- 文學例句
《朱子語類》中以“眉頭眼尾”形容鄉原之人迎合奉承的姿态。
- 現代應用
可描述職場或社交中通過察言觀色調整言行的行為,如:“他擅長觀察領導眉頭眼尾,行事滴水不漏。”
四、相關概念
- 眉頭:兩眉及附近區域,常反映情緒(如“眉頭緊鎖”)。
- 眼尾:即外眼角(外眦),醫學稱“外眦”。
總結來看,“眉頭眼尾”通過眉眼細節映射人際互動中的心理揣測,兼具語言學意趣與文化觀察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眉頭眼尾
《眉頭眼尾》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表情和神情。
意思
《眉頭眼尾》指的是人的眉毛之間和眼角兩側的部位。這個詞形容人的表情或神态有所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眉頭眼尾》的拆分部首為「目」和「彡」,分别位于「眉」和「尾」的上部。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眉頭眼尾》最早出現在南朝梁蕭統《周豫章集》中的《文選》一章中。形容人的表情變化,以眉頭和眼尾為示意。
繁體
《眉頭眼尾》的繁體字寫作「眉頭眼尾」。
古時候漢字寫法
《眉頭眼尾》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眉頭寫作「眉首」,眼尾寫作「目梢」。
例句
他的臉上始終帶着了愁苦的眉頭眼尾。
組詞
眉飛色舞、眼淚汪汪等。
近義詞
眉開眼笑、眉舞眼笑。
反義詞
眉如冰霜、眼含淚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