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趙的意思、馬趙的詳細解釋
馬趙的解釋
三國 時 蜀國 大将 馬超 、 趙雲 的并稱。 清 陳璋 《過張桓侯故居》詩:“ 漢 鼎三分日, 桓侯 戰伐高;心猶輕 馬 趙 ,氣已奪 孫 曹 。”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趙的解釋 趙 (趙) à 中國古代國名(a.戰國時代的“趙”;b.西晉結束,匈奴族、羯族先後在北方建立“趙國”,史稱“前趙”、“後趙”):趙客(戰國時燕趙多俠士,遂以“趙客”為俠士通稱)。燕(乶 )趙(燕趙之地
專業解析
"馬趙"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特指中國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兩位著名武将:馬超和趙雲。他們以武藝高強、忠勇善戰而聞名,後世常将其并稱,用以代指勇猛的将領或傑出的搭檔。以下是詳細解釋:
-
本義指代人物:
- 馬超(字孟起):出身涼州豪族,骁勇善戰,有“錦馬超”之稱,後歸順劉備,官至骠騎将軍、涼州牧,封斄鄉侯。
- 趙雲(字子龍):以忠勇、謹慎著稱,長坂坡單騎救主(阿鬥)是其最著名的戰績,官至鎮軍将軍,封永昌亭侯。
- 兩人同為蜀漢重要将領,在《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形象光輝,故常被合稱“馬趙”。
-
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 勇猛武将的代稱:因兩人皆以勇武聞名,“馬趙”常被用來泛指武藝超群、勇冠三軍的将領。
- 傑出搭檔的象征:兩人雖各有特點(馬超更偏重沖鋒陷陣的猛将,趙雲則更全面穩重),但并稱時也象征着強強聯合、相得益彰的搭檔關系。
- 忠誠與勇氣的結合體:趙雲以忠義謹慎著稱,馬超後期也為蜀漢效力,故“馬趙”也隱含着忠誠與勇武兼備的含義。
-
曆史與文學背景:
- 兩人在正史《三國志》中均有列傳,陳壽評價趙雲“強摯壯猛”,馬超“阻戎負勇”。
- 在元明以來的通俗文學,尤其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兩人的形象被極大藝術化,“馬趙”作為勇将的代表深入人心。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7卷):對“馬趙”詞條的解釋明确指向三國蜀将馬超與趙雲。(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辭源》(修訂本):在相關條目下亦會提及“馬趙”作為并稱的用法。(來源:商務印書館)
- 《三國志》(陳壽撰):提供了馬超、趙雲生平事迹的原始史料。(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 《三國演義》(羅貫中著):塑造并普及了“馬趙”作為勇将代名詞的文學形象。(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通行本)
網絡擴展解釋
“馬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 曆史人物并稱(主流釋義)
指三國時期蜀漢名将馬超與趙雲的合稱。該用法源自清代陳璋的詩句:“心猶輕馬趙,氣已奪孫曹”(《過張桓侯故居》),通過對比手法突出張飛的勇猛氣概。兩位武将的特點:
- 馬超:西涼猛将,以骁勇善戰著稱,曾率軍對抗曹操。
- 趙雲:以忠勇雙全聞名,長坂坡單騎救主等事迹廣為流傳。
- 成語組合(較少見釋義)
由“馬首是瞻”和“趙瞻不瞻”兩個成語合并而成,形容刻意通過言行表現态度以達到某種目的。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使用建議:
- 在曆史或文學語境中,通常指代馬超、趙雲兩位武将。
- 若涉及成語或比喻義,需明确标注典故來源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辔版轝不體參差朝玄陳德陳谷稱心出留出律醇香迨至殿陛斷産耳蝸豐滿福佑負約感恩多歌功頌德格覽獦獠廣平菡萏涸鱗糊裡糊塗尖擔兩頭脫儉幙交鈎傑俊竭智盡力金華席九牛二虎之力巨虛跨欄臉無人色立部伎麗芳靈秀鸾诏慢怠慢視眊了膿瘡葩爪鋪調謙沖自牧七瘡八孔清遐七液扇迫沈猜聖經賢傳水仙操踏滾木天資雄厚涕泗橫流文魔無無下丹田霞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