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名。 明 陸粲 《庚巳編·說妖》:“ 吳 俗所奉妖神,號曰 五聖 ……祭則雜以 觀音 、城隍、土地之神,别祭馬下,謂是其從官。” 清 翟灏 《通俗編·神鬼》:“《庚巳編》:‘ 吳 俗雜祀城隍土地諸神,别祀馬下,謂其神之從官也。’馬下,猶古所謂堂下。”
(2).指去官賦閑。 梁斌 《播火記》十五:“ 李霜泗 說:‘ 張福奎 !前些年,他在馬下的時候,我們還有朋友交往。’” 從維熙 《遠去的白帆》四:“那目光似乎在說:‘你不也在馬下嗎?怎麼還有閑心管别人的事?’”
“馬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民間信仰中的神靈,尤其與地方祭祀相關。例如:
表示辭去官職或處于無職狀态。例如: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詞典》《通俗編》等權威辭書。
《馬下》是由“馬”和“下”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馬匹下馬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馬匹遭遇到困難時被騎手棄下。
《馬下》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馬”和“下”,其中“馬”是“馬”的本義,而“下”則表示下降、表現。
《馬下》的筆畫分别為“馬”:馬字的總筆畫數為10畫,“下”:下字的總筆畫數為3畫。
《馬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形容現實中的情境。
《馬下》的繁體字為「馬下」。
在古代,馬下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六朝時期的古文書法中,馬下的寫法可能為「馬下」。
1. 在陡峭的山路上,他看到馬下一片空曠,絲毫沒有人影。
2. 這匹受傷的馬匹已經疲憊不堪,騎手隻好将馬下,繼續徒步前行。
馬下情節、馬下班、下馬威
下馬、步行
上馬、騎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