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褥子的意思、馬褥子的詳細解釋
馬褥子的解釋
(1).搭在馬背上的褥子。《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安公子 ﹞隨把個馬褥子鋪在炕沿上,盤腿坐好,閉上眼睛。”《負曝閑談》第二七回:“也有在車廂裡抽出書來看的,也有扯過馬褥子來蓋着睡覺的。”
(2).方言。指方凳。 王宗漢 《關東響馬》第二章:“ 牤子 硬把 關雲天 按在馬褥子上。”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褥子的解釋 睡覺時墊在身體下面的東西,用棉花或鴨絨或獸皮或草制成詳細解釋坐卧時的墊具。用棉胎或獸皮等制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還有一牀褥子不好帶去……你替我照應着,等我回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
網絡擴展解釋
“馬褥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搭在馬背上的褥子:指一種鋪在馬鞍或馬背上用于緩沖、增加舒適度的軟墊。常見于古代或傳統交通工具中,尤其在長途騎行時使用。例如:
- 《兒女英雄傳》中描述“安公子鋪馬褥子于炕沿”;
- 《負曝閑談》提到“扯馬褥子蓋着睡覺”。
2.方言含義
- 指方凳:在部分地區的方言中(如東北),“馬褥子”被用來代指方凳。例如:
- 王宗漢《關東響馬》中有人物“被按在馬褥子上”;
- 民間搭戲棚時,用馬褥子鋪地休息。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該詞多出現于文學作品中,反映曆史生活細節或地域文化特色。需注意語境區分其具體指代。
- 其他說法:個别資料提到比喻“拖延”(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誤傳,建議以傳統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兒女英雄傳》《關東響馬》等原著,或查閱方言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褥子這個詞是指馬鞍下面的墊子,用于緩沖和保護馬背。馬褥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馬的字形部首)和褥(衣褥的字形部首)。
馬褥子的筆畫是11畫(馬為10畫,褥為1畫)。
據考證,馬褥子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四庫全書》中。
馬褥子的繁體字為馬褥子,保留了馬褥子在傳統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馬褥子的寫法沒有明顯變化,仍為馬并列于褥字之後。
以下是關于馬褥子的例句:
1. 騎手小心地調整了馬褥子的位置。
2. 冬天,我常常會給馬褥子加上一層毯子,以保護馬兒不受寒冷侵襲。
以下是和馬褥子相關的組詞:
1. 馬鞍
2. 馬具
3. 馬場
馬褥子的近義詞是馬鞍墊,反義詞沒有明顯的對應詞語。
總結:
馬褥子是指騎在馬背上起保護作用的墊子。在拆分部首和筆畫上,馬褥子的部首為馬和褥,筆畫數為11畫。它首次出現在明朝的《四庫全書》中。繁體字為馬褥子。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明顯的變化。馬褥子的例句包括騎手調整馬褥子的位置和為馬褥子加上毯子等。相關的組詞有馬鞍、馬具和馬場。馬褥子的近義詞是馬鞍墊,而它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