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舞的意思、旄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舞的解釋

周 代六種小舞之一。舞者執旄牛尾以指揮。《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旄舞”是中國古代周代的一種禮儀舞蹈,屬于“六小舞”之一,主要用于祭祀、教育等場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形式
    旄舞是周代六種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幹舞、人舞)中的一種,舞者手持旄牛尾作為舞具,通過揮動牛尾來指揮動作或象征“百獸率舞”的場景。

  2. 功能與用途

    • 祭祀禮儀:主要用于辟雍(周代貴族學校)的祭祀活動,如祭天地、社稷等。
    • 貴族教育:作為周朝貴族子弟的必修課程之一,屬于樂舞教育體系,培養禮儀修養。
  3. 曆史記載
    《周禮·春官·樂師》明确記載:“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明代朱載堉在《樂律全書》中進一步提出,旄舞可能是商代《大濩》樂舞的支派。

  4. 象征意義
    旄牛尾作為舞具,既象征對自然的崇拜(如百獸率舞),也體現周代禮樂制度中“以舞象德”的思想,通過舞蹈傳遞秩序與教化。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考據,可參考《周禮》及朱載堉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舞

《旄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旄和舞兩個字組成。

1. 旄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左首),舞(辶首)。

旄的筆畫數為5,舞的筆畫數為8。

2. 旄舞的來源

旄舞最早出現在《墨子·非攻篇》:“非攻貴矣,如旄舞者。”旄舞在這裡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宴會禮儀,意指舞動旄(毛制的儀仗)的表演。後來,旄舞代指各類舞蹈表演。

3. 旄舞的繁體字

旄舞的繁體字為「旄舞」。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旄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差異,但沒有具體的資料提供古時候的寫法。

5. 旄舞的例句

* 欣賞着優美的旄舞表演,觀衆們情不自禁地鼓掌。

* 每年春節晚會上,舞龍舞獅、傳統旄舞等節目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

6. 組詞

旄舞的組詞:
- 旄舞表演
- 旄舞藝術
- 旄舞隊伍
- 旄舞舞蹈
- 旄舞音樂

7. 近義詞

旄舞的近義詞:
- 舞蹈
- 跳舞
- 美舞
- 舞藝
- 舞技

8. 反義詞

旄舞的反義詞:
- 靜止
- 止步
- 不動
- 靜态
- 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