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mature advance] 指超過客觀情況的可能,工作輕率地開始,急躁地進行
(1).才德不稱而求仕進。《陳書·徐陵傳》:“冒進求官,誼競不已。” 唐 司空圖 《月下留丹竈》詩序:“吾知挾邪佞以冒進者,亦當膽慄自廢,豈俟圖鼎然犀而後辨姧妖之詭态哉!” 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諸所進用,必考其實,使一時虛名求售者不得冒進。” 清 梅曾亮 《臣事論》:“賤者量其力,而無皇皇於冒進之意。”
(2).冒險行進。《朱子語類》卷七六:“凡有險阻,隻認冒進而無難。”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三章:“他們竟敢單刀直入,沿着一條大路冒進。”
(3).超過具體條件和實際情況的可能,工作開始得過早,進行得過快。 毛6*澤6*東 《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要典型試辦,不能冒進。” 草明 《乘風破浪》第一章:“聽說去年計劃冒進,今年哪還能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冒進漢語 快速查詢。
“冒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結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冒進(拼音:mào jìn)指超過客觀條件或實際情況,輕率、急躁地開始并推進某項工作。這種行為的典型特征是不顧風險、急于求成,常用于描述決策或行動中的魯莽傾向。
現代常用義
曆史/古漢語義
與“冒險”不同,“冒進”更強調脫離實際條件的行為邏輯,而非單純面對危險。例如登山時未評估天氣強行出發屬于“冒進”,而挑戰技術難度高的路線屬于“冒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陳書》相關文獻。
冒進(mào jìn)是一個多音多義的詞彙,包含着許多不同的含義。它可以指代人們行為魯莽、蠻幹或操之過急的行為,也可以指代意氣用事、不慎思考後果的做法。冒進還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科學或技術領域的發展過快,不顧及安全和可行性。總的來說,冒進是一種不計後果、不顧他人勸阻和不考慮全面情況下的行動。
冒進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進,其中“冫”是冰的意思,而“進”表示前進、發展。冒進的總筆畫數為13。
冒進這個詞最早是從古代漢字“冒”和“進”組合而成的。“冒”表示冒險、冒犯或突然出現,“進”表示向前發展、進步等。這個詞在漢語中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文獻。
冒進的繁體字為「冒進」。
在古代,冒進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不同的古籍和文獻,冒進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核心意義仍然保持不變。
1. 他因為冒進的行動導緻了巨大的損失。
2. 在科技發展的領域中,有時冒進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預見的風險。
3. 政府需要審慎考慮,避免冒進的政策導緻社會不穩定。
冒進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 冒進主義
- 冒進行動
- 冒進思維
與冒進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 魯莽
- 蠻幹
- 輕率
與冒進相反的詞彙包括:
- 謹慎
- 慎重
- 深思熟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