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昏愦。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凡仕久資高,耄昏軟弱不任事,而時不忍棄者實莅之。”《明史·奸臣傳·嚴世蕃》:“ 嵩 耄昏,且旦夕直西内,諸司白事,輒曰:‘以質 東樓 。’ 東樓 , 世蕃 别號也。”
“耄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ào hūn(注音:ㄇㄠˋ ㄏㄨㄣ),其核心含義是年老昏愦,即因年邁而思維遲鈍、神志不清的狀态。
字義分解
文獻用例
現代使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描述因年齡增長導緻的生理與心智衰退,常含委婉批評之意,如“耄昏之态”“耄昏無能”。
“耄昏”屬于古雅詞彙,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的近義詞有“老邁昏聩”“年老糊塗”等。
《耄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年老昏迷,指年紀大了之後出現智力衰退,記憶力減退,容易迷糊失憶等症狀。
《耄昏》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耒部,右邊是昏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4。
《耄昏》的來源并不是很明确,但根據其構字部分耒部和昏部的含義,可以猜測它可能是用來形容年老時智力衰退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耄昏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耄昏可以用其他寫法表達,比如:“耄婚”、“老昏”等。這些寫法都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達年老昏迷的含義。
1. 她的祖母已經年過八旬,開始出現耄昏的症狀。
2. 這位老人日漸耄昏,經常忘記自己在做什麼。
組詞:耄耋(年老)、耄耐(老而有力)、昏厥(失去知覺)。
近義詞:老糊塗、年邁糊塗。
反義詞:年輕、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