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愊臆的意思、愊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愊臆的解釋

亦作“ 愊億 ”。亦作“ 愊憶 ”。亦作“ 愊抑 ”。1.憤怒、悲傷、憂愁之氣郁結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滿也” 晉 郭璞 注:“愊臆,氣滿之也。”《漢書·陳湯傳》:“﹝ 陳湯 ﹞策慮愊億,義勇奮發。” 顔師古 注:“愊億,憤怒之貌也。”《後漢書·馮衍傳下》:“講聖哲之通論兮,心愊憶而紛紜。” 李賢 注:“愊憶,猶鬱結也。”《文選·潘嶽<夏侯常侍诔>》:“望子舊車,覽爾遺衣,愊抑失聲,迸涕交揮。” 李周翰 注:“愊抑,哀憤也。”

(2).形容聲音的悲哀。 明 張煌言 《聞孤鳥有作》詩:“孤鳥孤鳥聲愊憶,風雨中宵我心惻。”

(3).忠誠。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 徐樂 、 嚴安 ,愊臆見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愊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學術研究中。其含義可從字義、詞義及用法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愊(bì)

    • 本義為“誠懇、至誠”,引申為“郁結、充滿”。《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廣韻》注:“愊,誠志也。”
    • 在“愊臆”中側重情緒郁積的狀态,如《漢書·陳湯傳》顔師古注:“愊然,憤怒之貌。”
  2. 臆(yì)

    • 本指胸骨,後引申為“心胸、内心”,如《文心雕龍》“撫臆論心”。
    • 此處強調情感蘊藏于胸中。

二、詞義與用法

“愊臆”為并列式複合詞,形容悲憤、哀傷等情緒郁結于心,難以排遣。核心含義包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憤怒、哀傷郁結于心”,引《方言》卷十三“臆,滿也”,郭璞注:“愊臆,氣滿之狀。”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7冊)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愊臆,同‘愊憶’,指悲憤郁結。”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02版)

  3. 《辭源》

    釋作“憤懑之氣充塞胸臆”。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四、關聯概念辨析


五、經典例句

《後漢書·馮衍傳》:

“心愊臆而紛纭兮,獨怅惘而增悲。”

——描摹内心郁結紛亂,怅惘悲慨之态。


參考資料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2.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修訂版。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注:因“愊臆”屬冷僻詞,網絡公開資源較少,釋義以權威工具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愊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讀音為bì yì(注音:ㄅㄧˋ ㄧˋ),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1. 核心含義:情緒郁結

指憤怒、悲傷或憂愁等情緒積聚于胸中,難以排解。


2. 引申義:聲音的悲怆

用于形容聲音中帶有哀傷、沉痛的情感。


3. 特殊語境:忠誠之情

在特定文學作品中,可引申為對家國或理想的忠誠與赤忱。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音韻學分析,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邦族被條表發兵操不攜倉皇出逃長假長吉體車缸雠隟貸息單吊兒女像二王蕃熾放率方屏飜湧分鏡頭扶手管窺之說含膏琥珀詞踐極剪抑翦綴頰權藉藉積金累玉羁誘聚攏客難倥怱老公祖窂浪連枝比翼率時拿人清克侵撓親劄啟乞虬牀齊蓁蓁傘幄社家升級生态危機駛景驷乘四民之天夙沙同寮挽送萬語千言唯力是視武車無響險舋谿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