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不對榫的意思、卯不對榫的詳細解釋
卯不對榫的解釋
榫頭對不上卯眼。喻話不對題。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五:“ 翠花 聽了他這卯不對榫的話,愕然問道:‘你不說剛進門嗎?’”
詞語分解
- 卯的解釋 卯 ǎ 地支的第四位,屬兔。 用于記時:卯時(早晨五點至七點)。卯正(早晨六點)。點卯。畫卯。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卯眼。卯榫。 期限:比卯(中國清代催征錢糧,分期追比)。 筆畫數:; 部首:
- 榫的解釋 榫 ǔ 器物兩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榫子。榫卯。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卯不對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木工中榫頭(凸出部分)與卯眼(凹槽)無法契合,比喻事物之間不協調、不相符,或說話偏離主題。
2. 來源與結構
- 詞源:源自傳統木工技藝“榫卯結構”,榫為凸,卯為凹,兩者需精準匹配才能穩固結合。
- 曆史典故: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與項羽結盟後因目标差異逐漸産生矛盾,後人以此比喻不協調的關系。
3. 使用場景
- 形容人際溝通:如對話内容與主題無關,或觀點矛盾。
- 描述事物關系:如計劃與執行脫節、理論脫離實際等。
4. 示例
現代文學作品中,郭澄清在《大刀記》中寫道:“翠花聽了他這卯不對榫的話,愕然問道……”(),生動展現了對話内容與語境的錯位。
5.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用于具體事物,還可引申至抽象領域,如邏輯不嚴謹、數據與結論不匹配等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卯不對榫》是中國成語,用來形容做事不仔細,粗心大意,不注重細節的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卯榫不對,是指榫頭與卯口不能完全契合,造成拼接不牢固,容易松動。這裡引申為做事不仔細,沒有注意細節,導緻工作出錯或不成功。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四個部首:卩、木、目、言,其中包含了7個筆畫。
《卯不對榫》的出處是在《莊子·談文逸篇》中,原文為:“大廟門倚,大禮辟,大法正,大度量稱,略而不可勝,巨巨者,能東行而卯不(未)能西行,重者,能西行而卯不(失)能東行。卯,榫也。” 這段話是莊子在談論社會秩序和人與事物之間的契合關系時使用的。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卯不對榫”,與簡體字相比,隻是部分字形發生了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卯不對榫》這個成語的意義是不變的,指的都是做事不細心,沒有注意細節。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這個成語的用法:
1. 他總是卯不對榫,一做事就出錯。
2. 你做事太卯不對榫了,要多注意細節。
3. 他失去了這個機會,是因為卯不對榫,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與《卯不對榫》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漏洞百出”、“馬虎不得”、“粗枝大葉”等。這些成語都指代了做事不細心,不注重細節的現象。
反義詞則是“細水長流”,意思是指注重細節,持之以恒,不馬虎草率的态度。
總之,《卯不對榫》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做事不仔細、粗心大意的人。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的著作,并且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希望以上介紹能夠幫助你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