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署中的名冊。點卯時用之,故稱。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各役過堂點卯。卯簿詳註年貌、籍貫、住址及著役日期、經管某事于姓名之下。”
“卯簿”是古代官署中使用的一種名冊,主要用于官員點卯時核對人員信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卯簿即舊時官署記載人員信息的登記冊,用于每日卯時(早晨5-7點)清點到崗人員,類似現代的籤到簿或點名簿。官員通過核對卯簿完成“點卯”流程,确認下屬是否按時到崗。
内容結構 據清代文獻記載,卯簿中需詳細标注人員的年齡、外貌、籍貫、住址、任職日期及具體職責等信息,以便于日常管理及追責。
别稱與演變 該名冊又稱“卯冊”,其功能隨着時代發展逐漸簡化,現代企業考勤系統中的籤到記錄可視為卯簿的延續形式。
詞源背景 “卯”在地支中對應清晨時段,故古代将晨起點名稱為“點卯”,相關記錄工具因此得名。
《卯簿》是一個漢字詞組,形容紀錄和記錄事物的賬本或簿冊。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包括“卯”和“簿”。以下是對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解釋。
“卯”的部首是卩,它表示用印刷留下的痕迹。它的筆畫數是5。而“簿”的部首是⺮,表示竹子。它的筆畫數是19。
《卯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竹簡來記錄各種事物。當時,使用竹子制作的冊子被稱為“簿”。而“卯”指的是一種時間單位,用于紀錄時間。因此,将“卯”和“簿”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卯簿”。在繁體字中,“卯”和“簿”分别寫作“卯”和“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演變和規範化過程中有一些變化。對于《卯簿》這個詞,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含義應該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些使用《卯簿》一詞的例句:
1. 他将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記錄在一本詳細的《卯簿》上。
2. 圖書館保留着大量的《卯簿》,記載着上百年來的借閱紀錄。
3. 這個商人總是在他的《卯簿》中精确地記錄下所有的交易和利潤。
與《卯簿》相關的組詞有:賬簿、財務簿冊、日記賬等。
與《卯簿》近義的詞包括:記賬簿、記錄冊、賬冊等。
《卯簿》的反義詞可能是不記賬、不記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