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的志向。 明 方孝孺 《吊茂陵文》:“慨雄心之靡托兮,悲曼志之無成。”
“曼志”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文出處:
明代方孝孺在《吊茂陵文》中寫道:“慨雄心之靡托兮,悲曼志之無成。”
此句以“曼志”表達對未能實現遠大抱負的感慨。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境,形容志向高遠,如:“少年懷曼志,立志行四方。”
該詞屬于古典文學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適用于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或強調志向深遠的語境。如需具體例句,可參考《吊茂陵文》原文及注釋。
曼志(màn zhì)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它表達了人們對于抱負與追求的向往和追求的意思。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介紹曼志。
曼志的拆分部首是曰(yue)和心(xin),其中曰代表“太陽”,心代表“心靈”;曼志的總筆畫數為12。
曼志有着悠久的曆史,它來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對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總結。曼指美好、遼闊,志指抱負、追求,因而曼志形容了人們渴望追求美好事物并不斷奮發向前的心态。
繁體字形為漫志(màn zhì)。
在古代,曼志的寫法采用了不同于現代的字形。其中曼字的古寫法為“㐬”,其形狀類似于人們雙臂展開的樣子;志字的古寫法為“㝄”,其上半部表示“心”,下半部表示“告示”。而将兩個字合并後的古寫法為“㓩”,表示心靈追求的告示。
1. 他心懷曼志,努力奮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2. 小明對于音樂有着曼志,他每天都在努力練習,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音樂家。
1. 曼聲(màn shēng):悅耳動聽的聲音。
2. 曼舞(màn wǔ):優美動人的舞蹈。
3. 志向(zhì xiàng):對未來事業或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志向、抱負。
懶散、無志。
綜上所述,曼志代表了人們對于抱負和追求的向往和追求,它傳承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并通過不同的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得到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