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漫語的意思、漫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漫語的解釋

泛語;空話。 南朝 梁武帝 《責賀琛敕》:“卿雲:‘國弊民疲。’誠如卿言,終須出其事,不得空作漫語。” 宋 陶穀 《清異錄·還元竹》:“予曾與所親計,當取江湖大竹,火上出汗,候色變白,磨瑩破之。闊半寸,長七寸,厚三分……每片書字一行,密則倍,不欲人見者,加囊封,宜號還元竹,終以身未至南,但成漫語。” 明 李贽 《複麻城人書》:“如此説話,方為正當,非漫語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漫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漫語”指泛泛而談、不切實際的空話,常用于批評缺乏實質内容的言論。例如南朝梁武帝在《敕責賀琛》中提到“不得空作漫語”,強調言行需一緻。宋代謝枋得詩“絕粒飛升休漫語”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構詞解析

    • 漫:本義為水滿溢出(如“水漫金山”),引申為不受約束、隨意(如“散漫”“漫談”)。
    • 語:指話語、言論。
      兩者結合後,字面含義可理解為“隨意、不切實的言論”。

二、文獻與使用場景

  1.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明代李贽《複麻城人書》:“非漫語矣”。
    • 宋代張镃《春分後一日山堂述事》:“絕粒飛升休漫語”。
      這些例子均強調“漫語”的空泛性,多用于批評或自謙。
  2. 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漫語”偶用于文學或口語,形容缺乏邏輯或證據的言論,例如:“他的建議不過是些漫語,聽聽便罷。”

三、相關辨析

“漫語”與“漫言”近義,但“漫言”更側重隨意性,而“漫語”更強調空洞性。

總結來看,“漫語”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常用于指代缺乏實際意義的空談,其核心在于“不切實際”與“泛泛而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漫語》的意思

《漫語》是指言談隨意散漫、不拘束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說話風格或者某種言語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漫語》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和言(言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4。

來源和繁體

《漫語》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推測其演變過程。其中,“漫”字原本的意思是廣泛、廣闊,後來引申為隨意、隨便。而“語”字則指言語、語言。

《漫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漫語」,字形相對于簡體字有一定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些差異。《漫語》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氵和言的形狀。不同的曆史時期和風格派别,對于字形的書寫有一定的差異。

例句

1. 他的漫語風格讓人很難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

2. 老師講課時總是用漫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漫談、漫步、漫畫

近義詞:口語、說話、言辭

反義詞:直言、有條理、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