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不作壟溝耕作的土地。《漢書·食貨志上》:“ 後稷 始甽田……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畮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顔師古 注:“縵田,謂不為甽者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三節:“用耒臿發土後,即在土上撒播谷種,不分行列,稱為缦田。缦田是原始的耕作方法。”
缦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原始耕作方式,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定義與基本特征
缦田指古代不作壟溝、不分行列的耕作土地,直接将谷種撒播于田中。這種方式不進行田間管理,種子隨機散落,導緻植株分布雜亂,缺乏合理空間分配。
曆史背景與演變
西漢以前普遍采用該方式,但因其低效逐漸被淘汰。《漢書·食貨志》記載,後稷開創“甽田”(即壟作法)後,缦田産量明顯低于新方法,每畝相差一斛以上。漢代開始推廣代田法、區田法等先進技術,缦田成為農業技術落後的象征。
耕作缺陷與影響
文化關聯
相關詞語如“廊腰缦回”“緩歌缦舞”中的“缦”字,均含“無紋飾、無規律”之意,與缦田的原始性呼應。詩句“水痕繞郭缦田深”則側面描繪了此類田地的自然狀态。
以上信息綜合自古代文獻及史學著作,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食貨志》及範文瀾《中國通史》相關章節。
缦田通常用來形容大片的稻田或者麥田,景色美麗壯觀,給人以甯靜和宜人的感覺。
缦田的部首是糸(絲),總筆畫數為14畫。
缦田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缦(màn)字源于古代戰國時期的竹書緯書篇,意思是絲帛的一種紋樣,後來引申為複雜的圖案或顔色。田(tián)字則是代表農田、農業的意思。
缦田的繁體寫法為縵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缦的寫法為 糸+門,田的寫法為 田+丶+乛。
1. 山坡上缦田連綿,陽光照耀在稻穗上,金黃一片。
2. 晨霧中的缦田宛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
缦田組詞示例:缦田風光、缦田如斯、缦田大地。
缦田的近義詞有:田園風光、農田景色。
缦田的反義詞可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而不同,若強調土地荒涼,則反義詞為荒田;若強調土地多雨而濕潤,則反義詞為旱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