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隨便貌。 宋 歐陽修 《論更改貢舉事件劄子》:“凡臣所請者,若漫然泛言之,恐不能盡其利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縣令處分人命》:“ 吳 俗最嚣,無命輒以人命入狀,究之毫無影響。吏茲土者亦視為尋常故套,漫然準其行,亦漫然聽其罷。” 魯迅 《彷徨·在酒樓上》:“我漫然的吃了幾口,就想不吃了。”
(2).猶渾然,全然。 宋 範公偁 《過庭錄》:“ 邵伯恭 侍郎守 長安 ,既去久之,以書抵親識曰:‘自去 長安 ,唯酥梨、筍時復在念,其他漫然不復記憶。’”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夫嗜好之中人也亦必有因,必非以為漫然無所用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
(3).浩大貌。 宋 秦觀 《與子瞻會松江得浪字》詩:“漫然銜 洞庭 ,領略非一狀。”
“漫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指做事或說話時缺乏認真思考,隨意應付。例如:
表示某種狀态或行為的徹底性,帶有強調意味。例如:
形容事物規模宏大或氣勢磅礴,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權威釋義。
《漫然》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坦然、無拘無束的樣子。可以用來描述心态或行為。
《漫然》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氵(水)和欠(缺一半的口)。它一共有12個筆畫。
《漫然》是由“漫”和“然”兩個字合并而成。其中,“漫”源于古代漢字,“然”則是原始意義上的“然”。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漫然」。
在古代漢字中,這個詞可以用拼音màn rán來代替。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古代人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達思想和信息。
1. 他面帶笑容,漫然自得地走在街上。
2. 她對生活充滿了漫然的态度,不拘泥于瑣碎的細節。
1. 漫漫無邊:形容無盡無休的樣子。
2. 漫遊:形容隨意地遊蕩、遊曆。
悠然、恬淡、逍遙、無憂無慮
焦慮、拘束、擔憂、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