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面釋義
指視野中布滿荊棘和叢生的灌木(荊:荊棘;榛:叢生的雜樹),形容環境荒蕪、人煙稀少的凄涼景象。
源自古代文獻對戰後廢墟或廢棄之地的描述,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漢壽城春望》中“荒祠古墓對荊榛”,凸顯草木叢生、繁華不再的蕭瑟感。
明确釋義為“眼前盡是荊棘叢木,形容景象荒蕪”(第7卷,第1021頁)。
标注其書面語屬性,強調“荒涼蕭條”的核心語義(商務印書館)。
“萬戶傷心生野煙,千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後人多以“滿目荊榛”注解詩中亂後宮廷的荒廢場景。
《醒世恒言》以“滿目荊榛,狐兔縱橫”描繪戰亂後的村落,強化意象的悲怆感。
詞語 | 側重差異 |
---|---|
滿目瘡痍 | 強調創傷痕迹(如戰争、災害) |
草木皆兵 | 側重心理恐懼,非實景描寫 |
荒煙蔓草 | 近義,但多含時間流逝的蒼涼感 |
來源參考
“滿目荊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典故來源:
出自《舊五代史·唐書·張全義傳》:“蔡賊、孫儒、諸葛爽争據洛陽,疊相攻伐,七八年間,都城灰燼,滿目荊榛。”
描述戰亂後洛陽城破敗荒蕪的景象。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描寫自然或社會環境的衰敗。
該成語兼具寫實與象征意義,既可用于描述自然景觀的荒蕪(如戰争、災害後的場景),也可隱喻人生或事業的困境。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辨覈策勳柴車琤淙遲莫麤弱大風歌導送店底鵰悍釣輪蠹食輀車帆風紡織品鳳凰弓負戾浮水诰勅庚償狗眼看人低管說挂失過涉函數呴嘔劃地為牢皇機火舌金帶圍孔瘁兩頭蛇列嶂慢令門縫墨蒙拏堂黏接潘郎辟邪伎淺毛愆誅企業形象儒肆殺斂守成戍城樞劇書行四方八面遂亡鐵軸銅山唾面自乾衛跸鄉土文學相肖效法曉谏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