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蟒蛇的意思、蟒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蟒蛇的解釋

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頭部長,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黃褐色,有暗色斑點,腹部白色,多産于熱帶近水的森林裡,捕食小禽獸。肉可食,皮可制物。又稱蚺蛇。《晉書·郭璞傳》:“蚓蛾以不才陸槁,蟒蛇以騰騖暴鱗。” 唐 白居易 《送客春遊嶺南》詩:“雲煙蟒蛇氣,刀劍鰐魚鱗。”《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末後到一座大山,山有一穴,穴中伸出一個大蟒蛇的頭來,如一間殿屋相似,對着 梁主 昂頭而起。” 許傑 《賭徒吉順》上:“他胸中覺得有一枝非常悲痛的箭,驟然從對面穿入,同情而自責的心思,與自己卑薄而翻悔的決心,就同時如蟒蛇一般的在他胸中亂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蟒蛇是漢語中對大型無毒蛇類的統稱,特指蟒科(Pythonidae)中的蛇類。以下從詞典釋義、生物學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1994)

    指體型巨大的蛇類,多分布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以纏繞方式捕食獵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大型蛇,體長可達數米,捕食時用身體纏繞獵物使其窒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商務印書館。


二、生物學特征

蟒蛇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三、文化象征與記載

  1. 神話寓意

    古文獻中蟒蛇常被視為龍的原型,《說文解字》稱“蟒,蛇之最大者”,《本草綱目》載其蛻皮可入藥(李時珍,1596)。

    來源:《本草綱目》金陵刻本。

  2. 民俗象征

    在東南亞文化中,蟒蛇象征生命力與繁衍,部分民族以其圖騰為部落标志(《中國神話傳說詞典》,1985)。


四、與其他蛇類的區分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動物學專著,内容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蟒蛇是一種無毒的大型蛇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蟒蛇(學名:Python bivittatus)屬于爬行綱蟒科蟒屬,是亞洲地區常見的大型蛇類,體長可達3-6米。其名稱源于體型龐大且無毒的特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神秘與威嚴的象征(如“王蛇”之稱)。


形态特征

  1. 體型與顔色
    體背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帶有鑲黑邊的雲豹狀斑紋;腹部黃白色,頭頸部背面有暗棕色矛形斑。
  2. 獨特結構
    肛門兩側有退化的小型爪狀後肢痕迹,椎骨和肋骨總數可達978-990枚,是蛇類中骨骼數量較多的物種。

習性與分布

  1. 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如中國南方、印度、東南亞等地,喜近水環境且善攀援。
  2. 捕食行為
    夜行性雜食動物,通過纏繞窒息獵物(如鳥類、哺乳動物),可吞食體重達20-30斤的動物。

文化與保護


若需更全面信息,可查閱《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或生物學資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

阿嬌金屋百增把做北府帛丸廁迹嘲詈程式設計碜話癡兒騃女齒頰香磁鐵礦抵假斷滅二妫各位勾面管鍵鼓院黑非洲合機河魁紅粉青樓宏觀花廳會鈔簡牍奸人之雄嘐嘎腳牛教一識百街號巷哭進種善群寄書劑限寄在不寄失開選空群默成遷京譴死戚藩凄冽輕蟻青氊頃之去邪熱升榮赫柔潔乳字繕性聲章審質示唆束馬縣車書證五石鄉念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