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 the dark;unseeing]∶模糊不清的樣子
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茫然無知
(2) [in absent way;at a loss]∶失意的樣子
茫然不知所措
亦作“ 芒然 ”。1.廣闊無邊的樣子。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詩之三:“茫然荒野中,舉目皆凜素。” 唐 雍陶 《送宜春裴明府之任》詩:“南行春已滿,路半水茫然。” 宋 蘇轼 《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2).模糊不清的樣子;無所知的樣子。《莊子·盜跖》:“目芒然無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吾初讀《莊子》‘螝二首……’茫然不識此字何音。” 唐 杜甫 《送路六侍禦入朝》詩:“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明 宗倫 《旅懷》詩:“ 東吳 隔千裡,歸計尚茫然。” 楊朔 《印度情思》:“他不是茫然前進,他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
(3).猶惘然。失意的樣子。《莊子·說劍》:“﹝ 趙文王 ﹞芒然自失。”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明 李贽 《與梅衡湘書》:“ 丘長孺 書來,雲翁有老态,令人茫然。” 鄭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他若有所失的懶散的坐在河岸的石上,雙眼茫然的望着遠處。”
(4).急遽貌。茫,通“ 忙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姓》:“ 劉 茫然改容,呐呐歛手而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茫然漢語 快速查詢。
“茫然”是一個多義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無邊無際的樣子
形容空間或視野的廣闊無垠。
例句:
一無所知或不知所措
表示對事物缺乏認知或無法應對的狀态。
例句:
失意或怅惘
描述因困惑、失落而産生的情緒。
例句: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詩例證及現代用法,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來源。
茫然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狀态。
茫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0個筆畫。
茫字的來源比較複雜,但一般認為是由"艹"和"罔"組成。在古代意義上,茫指的是天的邊際之外,引申為人類認知的極限,即無法洞察或理解的事物。
茫的繁體字是萌。
在古代,茫的寫法有一些變體,有時會将"艹"寫為"艸",将"罔"寫為"亡"。
1. 他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2. 她看着迷茫的眼神,心生憐憫。
茫然的一些常見組詞:
1. 茫然若失:形容非常困惑,毫無頭緒。
2. 茫然無知:形容對某一方面知識或情況完全不了解。
3. 心茫然:形容内心空虛,毫無方向。
茫然的近義詞有:困惑、迷茫、迷失、不知所措。
茫然的反義詞有:清醒、明晰、明了、有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