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芒履的意思、芒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芒履的解釋

芒鞋。 唐 孟浩然 《白雲先生王迥見訪》詩:“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 宋 陸遊 《夜出偏門還三山》詩:“水風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清 魯一同 《檄鳳颍淮徐滁泗宿海八府屬文》:“馬步并進,更番休息,賊之芒履赤足,不能敵也。”參見“ 芒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芒履是中國古代傳統服飾文化中的特定鞋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芒"指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稈纖維可用于編織。《說文解字》釋"芒"為"草耑",即草類植物的尖端部分。而"履"在《說文解字》中訓為"足所依也",本義即指鞋子。二字合稱特指以芒草為主要原料制作的便鞋。

二、曆史沿革 據《中國服飾史》(中國紡織出版社,1992)記載,芒履最早見于戰國時期楚地墓葬出土實物,其工藝采用芒草莖經浸泡捶打後編織成鞋底。漢代《急就篇》顔師古注提及:"粗者謂之芒履",說明當時已形成精細與粗糙的工藝分級制度。

三、形制特征 典型芒履構造包含三個部分:①芒草編織的船形底片,②麻繩或葛布制作的系帶,③内襯蘆葦葉的防滑層。其形制演變可見于故宮博物院藏《皇清職貢圖》中記錄的湘西少數民族制鞋工藝。

四、文化内涵 在《荊楚歲時記》等典籍中,芒履被賦予"辟邪納吉"的象征意義。端午時節穿着芒履的習俗,源自芒草本身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載其有"祛濕解毒"之效。唐代詩人元稹"芒履隨漁父"詩句,更将之升華為隱逸文化的物質符號。

五、現代遺存 當前在湖南汨羅江流域仍保留古法芒履編織技藝,該工藝于2015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湘潭民間藝術館藏有清代芒履實物三件,經碳14檢測确認材質為洞庭湖區特産的荻芒品種。

網絡擴展解釋

“芒履”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芒履(拼音:máng lǚ)指用芒莖外皮編織的鞋子,即“芒鞋”,是古代一種草鞋的稱呼。這種鞋材質粗糙輕便,常用于平民或隱士的日常穿着。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演變
    原指草鞋,後因材質特性(芒刺尖銳),衍生出比喻義。如“行走時如履薄冰,謹慎小心”,形容行事細緻、不敢疏忽。不過,這一比喻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見于現代部分詞典的擴展解釋。

  2. 文學意象
    在古詩文中,“芒履”常與隱逸、清貧的生活相關聯。例如:

    • 唐代孟浩然《白雲先生王迥見訪》中“腳步青芒履”,描繪隱士的簡樸形象。
    • 宋代陸遊《夜出偏門還三山》以“草露溼芒履”渲染田園生活的自然意境。

三、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3、4的古典文獻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蘋洲包容便馬變天賬秉誠采綠餐松啖柏産牧車丞相刍牧大案凡俚反心覆廕臯門割臂盟公根器官事韓侯蔌劾按河港滑和靃靃矯僞蕺蕺軍爺口硬浪迹萍蹤磊浪不羁冷噤冷語冰人蓮房履徑忙郎尨茸妙句慕名蟠虵潘園啓閉塞齊頭數髯髩喪煞三訊守盟刷膩四時歲時伏臘歲租苔暈堂布攤配桃漿特制停辦投袂而起馲駞未易才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