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篇名。南宋嶽飛作。詞以“怒發沖冠”領起,表達了對北方國土淪喪、金兵南侵的極大義憤,以及誓死報仇雪恥、收複失土的堅定信念。“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名句,尤為後人引用。
《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南宋抗金名将嶽飛的代表作,全詞以激昂悲壯的情感抒發了對家國命運的關切和誓死報國的決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析:
此詞創作時間存在争議,主要有兩種說法:
原文摘錄 | 釋義與情感 |
---|---|
“三十功名塵與土” | 表達對個人功名的淡泊:三十年功業如塵土般微不足道,體現以國為先的胸懷() |
“靖康恥,猶未雪” | 指1127年“靖康之變”的國恥未雪,直指民族仇恨的核心() |
“壯志饑餐胡虜肉” | 以誇張手法展現抗敵決心,并非實指食肉飲血,而是抒發對侵略者的痛恨() |
此詞被譽為宋詞豪放派代表作,明代文學家徐渭評其“肝膽激烈,如聞易水之歌”。1943年《滿江紅》曾被選為荷蘭反法西斯電台對德廣播的結束曲,可見其精神穿透力()。
如需查看完整注釋或不同學者的解析,可參考古詩文網()或搜狗百科()的詳細注解。
《滿江紅(怒發沖冠)》是中國古代文學名篇之一,它描述了嶽飛抗金的壯麗場面和他壯志淩雲的英勇形象。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蓄發如鬓毵般豎立在頭頂。
下面是《滿江紅(怒發沖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氵(氵為水的部首)
筆畫:23畫
《滿江紅(怒發沖冠)》這個詞的來源是出自中國元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作品《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内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其中有一句:“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在這裡,辛棄疾借用了“滿江紅,怒發沖冠”來形容石庫門上的紅浪湧動,寄托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激情。
繁體字:“滿江紅(怒髮衝冠)”
古時候,《滿江紅(怒發沖冠)》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其中“冠”字的寫法常見的有兩種:“冠”和“冠”。例如,明代魏學洢的《南诏存疑》中寫為“怒發衝冠”,清代黃遵憲的《懷故齋隨筆》中寫為“怒發衝今”。這些寫法雖然有所差異,但都能傳遞出怒發沖冠的意境。
以下是《滿江紅(怒發沖冠)》的例句:
1. 楊公升平江洲後,逢趙秀才怒發沖冠,方知不可輕敵。
以下是與《滿江紅(怒發沖冠)》相關的其他詞語:
組詞:滿腔熱血、紅顔薄命、沖天炮火、英勇無畏
近義詞:義薄雲天、怒發沖沖、鬥志昂揚
反義詞:心如止水、喪失鬥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