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開裆的褲。《梁書·諸夷傳·高昌國》:“國人言語與中國略同……辮髮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袴。”
“缦裆袴”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褲子,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
拼音為màndāngkù(或 mànlángkù,存在讀音差異),指“不開裆的褲”。這一解釋源自《梁書·諸夷傳·高昌國》的記載,描述高昌國人穿着“長身小袖袍、缦裆袴”,說明其作為日常服飾的功能。
服飾特征
從字面看,“缦”指細薄的綢緞,“裆”為褲子的中間部分,“袴”即褲。結合文獻,它可能是用輕薄面料制成的合裆長褲,與當時常見的開裆褲(如“胫衣”)形成對比,更注重實用性和莊重感。
引申含義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作為成語,形容“行為莊重端莊”,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注意區分:作為服飾名詞時,其本義明确;若用于形容舉止,則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曆史背景
缦裆袴的記載反映了古代高昌地區(今新疆吐魯番)與中原的文化交融,其服飾形制可能受中原影響,同時保留地方特色。
建議進一步查閱《梁書》原文或權威服飾史研究,以确認細節。若需成語類解釋,需核實可靠辭書避免混淆。
《缦裆袴》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的漢族男子下身穿着的褲子。它是由缦、裆、袴三個字組成。
缦:缶部(缶字頭) + 人部(亻字旁),總筆畫:11畫
裆:衣部(衤字旁) + 同字底,總筆畫:11畫
袴:衣部(衤字旁) + 同字底,總筆畫:11畫
《缦裆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在古代,漢族男子常常穿着缦裆袴來進行日常活動。
《缦裆袴》在繁體中的寫法是:縵襠褲。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古時候,缦裆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與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穿上一條缦裆袴,顯得莊重而端莊。
2. 這位演員在古代劇中穿着一條華麗的缦裆袴,展現出了古人的風貌。
組詞:缦色、裆衩、袴襦。
近義詞:長褲、長袍。
反義詞:裙子、短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