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畢協的意思、畢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畢協的解釋

謂完全得當。《書·康王之诰》:“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 陳經 詳解:“畢協賞罰,言或賞或罰無不當理。” 漢 劉向 《說苑·政理》:“故誅賞不可以繆,誅賞繆,則善惡亂矣……《書》曰:‘畢協賞罰’,此之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畢協”是一個漢語古典詞彙,拼音為bì xié,其核心含義為“完全得當”,常指某件事的處理或判斷在結果和方式上都達到合理、恰當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尚書·康王之诰》
    原文:“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
    釋義:新繼位的君王(康王)在賞罰上完全得當,從而平定功業。
    注:此處“畢協”用于描述君王治國時賞罰分明的合理性。

  2. 《說苑·政理》
    劉向引用:“畢協賞罰,此之謂也。”
    釋義:強調賞罰得當的重要性,若賞罰混亂,則善惡難分。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建議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說苑》原文,或查閱知網百科中關于儒家治國思想的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畢協》是一個漢字詞,也可以寫作《畢協》。它的意思是指學業完成或畢業時參加的一個集會或會議。 首先來看一下拆分部首和筆畫。《畢協》的左邊部首是“毛”,右邊部首是“卩”。它共有11個筆畫。 關于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漢字源流字典》中。繁體字《畢協》則在漢字正字法和繁體字标準有所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有變化,但《畢協》的基本形态并沒有太大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畢協》在句子中的用法:“明天我将參加畢協,慶祝我的學業完成。” 至于相關的組詞,這可以根據上下文和需要進行自由組合。例如:“畢業典禮”、“協會”等均與《畢協》相關。 近義詞可以是“畢業典禮”、“畢業會”等。 反義詞則可能是“未完成”、“辍學”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