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谙事的意思、谙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谙事的解釋

熟悉事理;懂事。《晉書·刑法志》:“故諳事識體者,善權輕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遠。” 唐 劉禹錫 《酬樂天詠老見示》:“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貴人聽得,説道:‘是甚麼人?好不諳事!’” 周立波 《蓋滿爹》:“ 楠森 年紀輕,不谙事,對父親更加放肆,也更橫一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谙事(ān shì)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由“谙”(熟悉、精通)與“事”(事務、事情)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對事務或人情世故有深刻了解,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和能力。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文化内涵角度分述:


一、詞典釋義與字源解析

  1. “谙”的本義

    “谙”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悉也”,即熟知、精通之意,如白居易《憶江南》中“風景舊曾谙”。引申為對事物規律的掌握。

  2. “事”的涵義

    “事”指具體事務、世态人情,如《論語》中“敬其事而後其食”,強調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3. 複合詞“谙事”

    結合二者後,“谙事”強調通過經驗積累對世務的透徹理解,近義詞包括“老練”“通達”,反義詞為“懵懂”“不谙世事”。


二、用法與語境分析

  1. 形容人的成熟穩重

    多用于評價個體處世能力,如:“他年紀雖輕,卻十分谙事,處事圓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批判性語境中的運用

    可暗含對過度世故的貶義,如《紅樓夢》中評王熙鳳“太過谙事,反失本真”。

  3. 古今用法對比

    古漢語中側重“通曉事務”(如《宋史》載“谙事者掌機要”),現代漢語更強調“人情練達”。


三、文化内涵與儒家關聯

“谙事”深層體現儒家“經世緻用”思想: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點 情感色彩
谙事 經驗積累的智慧 中性/略含世故
幹練 辦事效率 褒義
圓滑 規避沖突 貶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朱熹.《朱子語類》. 中華書局, 1986.
  4. 楊伯峻.《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谙事”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結構


古籍與文學用例

  1. 《晉書·刑法志》:
    “故谙事識體者,善權輕重,不以小害大。”
    (描述通曉事理的人能權衡利弊)(、)。
  2.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
    (通過經曆熟悉世情)()。
  3. 現代文學:
    周立波《蓋滿爹》中“楠森不谙事”,形容年輕人缺乏經驗()。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闇弱阿縱白明日百濯香報恨包圍杯渡贲臨竝立播糈成敗在此一舉尺瑜寸瑕出按喘息之間楚弄翠袖酢歰大秦珠鬥南一人發音方法豐碑風雨飄搖公局黃荻荒陬話長説短虎瘦雄心在交志急不擇言颉斤金毗羅羁怨開肇扣盤扪燭拉買賣論判蠻暴梅犀苗牀魔難暖酥訖功傾壺禽妝全食人棄我取人文科學肆然四十八分算潮嵩少提及鞓紅跅弛衛助卧處物方銜告相忘形骸先母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