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ble;shed for horses] 養馬的房舍
可養20匹馬的馬廄
見"馬廄"。
馬廄指專門用于飼養和安置馬匹的固定建築或場所,通常具備遮風擋雨、喂食休憩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指圈養馬匹的房屋或棚舍,又稱“馬房”“馬棚”。其核心功能是為馬提供安全的栖息環境,避免日曬雨淋,并配備食槽、飲水設施等。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79頁。
結構特征
傳統馬廄多為磚木結構,設有分隔的畜欄(稱為“馬隔間”),地面常鋪設稻草或木屑以保暖吸濕。現代馬廄則注重通風、采光及衛生管理,部分配備自動化喂養系統。
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畜牧業卷》,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廄”從“廣”(表房屋)、“白”(表潔淨),《說文解字》釋為“馬舍也”,強調其作為專用空間的屬性。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
古代馬政象征
馬廄規模反映國家軍事實力,如《周禮》記載周代設“校人”官職專司馬廄管理,唐代“監牧制”下設48處官方馬廄。
來源:《中國古代馬政研究》,王裕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文學意象
杜甫《兵車行》“車辚辚,馬蕭蕭”中的“馬”即源于征用民廄之馬,隱喻戰争對民生的摧殘。
來源:《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中華書局,1960年。
設計要求
根據《畜牧場建築設計規範》(GB/T 17824.3-2008),現代馬廄需滿足:
來源: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2008年發布。
文化保護
北京故宮“禦馬監”、曲阜孔府馬廄等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體現古代建築技藝與等級制度。
來源: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2013年修訂。
“馬廄”是漢語中一個專指養馬場所的詞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馬廄(拼音:mǎ jiù)指養馬的房舍或場地,即專門為馬匹提供栖息、喂養的空間。英文對應詞為“stable”。
别名與結構
又稱“馬棚”,但兩者略有區别:
曆史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卷四九·王尼傳》中的記載:“遂坐馬廄下,與尼炙羊飲酒”,表明其作為養馬場所的用法自古有之。
例句與用法
相關概念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如、3、7)。
瘢痕薄陋彪發必修科博蕩操擅塵坋承寵徹席叱撥赤車叱嗟風雲馳求大寬轉刀抹得句惡垛風環雨鬢功不唐捐龔黃宮室骨驚後方郊儀家生肖旌币緊關金覊糾白絶郡決谳坎音蘭阇闌楯漫野難本拈弓搭箭盤盂平年千古絶唱權媢泉眼散福三郎生毋相見,死毋相哭受苦曙雞死格絲缗竦震讨源田服統壹王不留行萬葉集聞風而興塕薆卧疾吾公骁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