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騾的意思、馬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騾的解釋

[mule] 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家畜,力氣較大

詳細解釋

(1).馬和騾。泛指畜生。《全元散曲·端正好》:“死臨頭怎生逃躲,少不的打輪迴作馬騾。”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八回:“﹝他﹞跳下馬來,把馬交給車夫,鬆了肚帶,撩起鞍鐙,自有人來接着,把馬騾一塊兒溜去了。”

(2).由公驢和母馬交配所生的雜6*種。身體較驢騾大,耳朵較小,尾部的毛蓬松。俗稱騾。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騾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馬騾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指由公驢和母馬雜交所生的後代,屬于哺乳綱奇蹄目馬科動物。其核心釋義與生物學特征緊密相關,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定義與生物學特征

馬騾繼承了雙親的優良性狀:體型接近馬匹,肩高可達1.5米以上,肌肉發達且負重能力強;同時具備驢的耐力和抗病性。其典型特征包括:

因其雜交優勢,馬騾在農耕與運輸中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壽命通常長達30年(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畜牧業卷》)。

二、詞源與文化内涵

"騾"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釋義為"驢父馬母者"。古代文獻中已有明确記載:

《齊民要術》卷六:"驢覆馬生騾,則準常。以馬覆驢,所生騾者,形容壯大,彌複勝馬。"

這反映了古人已掌握雜交規律,并觀察到馬騾的體格優勢(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中國古代畜牧史》)。

三、與驢騾的區分

需注意與驢騾(由公馬與母驢雜交所生)的區别: | 特征 | 馬騾 | 驢騾 | |------------|--------------------|--------------------| | 親本組合 | ♂驢 × ♀馬 | ♂馬 × ♀驢 | | 體型 | 接近馬,高大健壯 | 接近驢,相對矮小 | | 性情 | 溫順易馴 | 倔強敏感 | | 使用場景 | 長途貨運、犁地 | 短途馱載 | (來源:《畜牧學通論》;《中國馬品種志》)

四、語言使用實例

該詞常見于農學文獻及文學描寫,例如: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賈思勰.《齊民要術》. 中華書局校注本
  3. 張仲葛.《中國畜牧史料集》. 科學出版社
  4.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中國馬驢品種志》. 中國農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馬騾”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生物學定義

馬騾是公驢與母馬雜交所生的後代,屬于家畜的一種。其特點是:

  1. 體型較大,介于馬和驢之間;
  2. 耳朵較小(接近馬的特征);
  3. 尾部毛蓬松(類似驢的特征);
  4. 力氣較大,常用于農耕或運輸。

二、文化引申含義

在成語或俗語中,“馬騾”被用來比喻人的雙重性格或能力,既有馬的優點(如勤奮、敏捷),又有騾的缺點(如固執、平庸)。例如:“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出自元曲),暗含對人性複雜性的評價。

三、其他用法

古代文獻中,“馬騾”有時泛指牲畜,如《全元散曲》用“作馬騾”代指輪回為畜生。現代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查看具體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晏孢子扯淡赤羅瘡害大地戴履黨證道德認識低服對诏腭音範模飛幕奉祀縛褲袿徽鬼柳果食劃圈話語權翚散火堿餰鬻結心胫衣缙雲司吉辛郡學亢進可慮老酒露第麻枯美谥明快譬曉破罐子破摔竅窕清邈卿雲清漲青竹飙丘隴曲禮取責燃眉商節閃擊慴悚石凍春雙俸碎冰縮首卷舌調神暢情提神萬事窩集鄉馔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