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醫書。記錄診脈方法的圖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慶 有古先道遺傳 黃帝 、 扁鵲 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
“脈書”是古代醫學術語,指記錄診脈方法及相關醫學理論的書籍,主要應用于中醫診斷領域。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脈書”由“脈”(指人體脈搏或血管系統)和“書”(記錄知識的著作)組成,字面含義為“關于脈象的書籍”。這類書籍通常記載通過觀察脈搏強弱、快慢等特征診斷疾病的方法。
在成語用法中,“脈書”被比喻為通過觀察自然或人體規律推測未知的方法,如“将脈搏比作書籍,象征通過細微迹象洞察本質”。
如今“脈書”一詞多用于中醫文獻研究,代表古代脈診學的珍貴遺産,如《脈經》《瀕湖脈學》等後世著作均受其影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内容或診脈手法,可參考《黃帝内經》《難經》等經典文獻。
《脈書》是一個詞庫中的一個詞條,用來指代一本記錄脈搏與疾病相關信息的書籍。
《脈書》的部首是肉(月字旁),共有6個筆畫。
《脈書》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它記錄了中醫中關于脈搏和脈象的理論與實踐。
《脈書》的繁體字形為「脈書」。
在古時候,「脈書」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使用「脈」字的康熙字典寫法為「脈」康熙部首+「昔」聲符,而使用「書」字的寫法則可能有「書」等。
1. 按照《脈書》上的脈搏理論,中醫針對不同的脈象進行診斷。
2. 這本《脈書》是我學醫的必備工具。
脈診、脈搏、脈象、脈絡、脈管、脈絡膜等。
脈經、脈象、脈絡等。
非脈書、其他醫學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