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率直平易。《世說新語·德行》“宜奪 殷顗 南蠻 以自樹”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 顗 亦以率易才悟著稱。”《陳書·孫瑒傳》:“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
(2).輕率,隨便。 唐 司空圖 《上谯公書》:“抑自古釣奇而售跡者,既多以分蹇,動無所合,且實必俟臨機,方見其萬一,非敢率易,併黷尊威。” 宋 蘇轼 《與蕭朝奉書》:“少事輒冒聞,幸恕率易。” 明 李贽 《自贊》:“其詞鄙俗,其心狂癡,其行率易。”
(3).淺顯易懂。 清 黃宗羲 《呂勝千詩集題辭》:“餘觀當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而出之委曲。”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白樂天 詩,能道盡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
“率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ǜ yì,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指性格坦率、為人平和,不矯飾。
形容言行不夠謹慎,帶有隨意性。
多用于評價文字或語言簡潔明了,易于理解。
《率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容易。
《率易》的拆分部首是「王」和「白」,共15個筆畫。
《率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禮記·大學》。《大學》一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其中的“講信修睦”就是《率易》的意思。
《率易》的繁體字為「率易」。
在古代,「率易」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率⺌易」。
1. 他的方法真是秋毫無犯,做起來真是《率易》。 2. 昨天的工作進行得《率易》,順利完成了。
率領、容易、順利、無憂無慮等。
順暢、順利、順帶、輕松等。
艱難、困難、複雜、費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