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箨的意思、緑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箨的解釋

青黑色筍殼。《文選·謝靈運<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初篁苞緑籜,新蒲含紫茸。” 李善 注:“籜,竹皮也。” 唐 李峤 《為百寮賀瑞筍表》:“綠籜含霜,紫苞承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緑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拼音為lǜ tuò(注意“緑”是“綠”的異體字)。該詞的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補充說明

  1. 顔色解析
    這裡的“緑”并非單純的綠色,而是帶有青黑色調的深色,可能與竹筍殼在特定生長階段或環境下的顔色有關。古代漢語中對顔色的描述常與現代存在差異,需結合語境理解。

  2. 構詞結構
    “箨”本義為竹皮、筍殼,如《說文解字》中注:“箨,竹皮也”。“緑”則修飾其顔色,構成偏正結構的複合詞。

應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用于描繪竹筍或竹子的自然形态。例如:“新竹初生,緑箨未落”,形容竹筍剛破土時青黑筍殼尚未脫落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例句或文化背景,可查閱古代農學著作(如《齊民要術》)或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緑箨- 一個描述竹葉的詞

緑箨(lǜ shù)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用來形容竹葉的顔色。緑(lǜ)是綠色的意思,箨(shù)指的是竹枝上的嫩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緑箨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草(艹)。竹部首通常用于和竹子相關的字,草部首代表植物。

緑箨的總筆畫數為16。

來源

緑箨最早出現在《詩·秦風·蒹葭》:“樂隻君子,福履繩墨,箨累青蠅”。這裡箨形容的是竹葉。後來,這個詞彙逐漸用來形容竹葉的顔色。

繁體

在繁體字中,緑箨的寫法為綠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寫法,緑箨也是如此。古時候緑的寫法為“綠”,箨的寫法為“籝”。隨着時間的推移,緑箨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例句

1. 竹林中的緑箨搖曳生姿,帶來清涼的感覺。

2. 春天來到,竹子園裡的緑箨被雨水滋潤得更加嫩綠。

組詞

1. 竹緑:指竹子的綠色。

2. 碧箨:形容竹葉的顔色非常清新明亮。

3. 青籝:古代文獻中用來形容竹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翠綠,蔥綠,蒼綠。

反義詞:黃落,枯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